河川生態檢核 學者表示水利設施的新建與生態間須保持平衡
在台灣早年興建堤防及相關排水設備是為了能在必要時達到防洪災害而設建,但在修築的過程中卻很少注重河川生態相關問題。因此,中國文化大學生科系教授陳亮憲提到,人工物理設施的修築與生態間水生生物的保存是需要達成平衡,才是對環境最好的保護。
早些年前,興建堤防及排水相關物理設備是為了能在颱風或豪雨的時候防洪災害而修築,並未時刻注意到配合河川生態相關問題。而在這幾年來,了解河流對都市的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水岸空間終究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國文化大學生科系教授陳亮憲提道,物理設施的修築與生態間的平衡還是很重要的。
陳亮憲表示:「 所謂的一個人工的物理設施,人工的物理設施的話比方說有一些魚類或是水生生物,我們來假設水生生物他應該是要,我們稱為叫降海跟受河做活動的,因為你這些設施可能就會造成他在這整個運動上會有點傷害。而且你在做設施的時候,你在這個過程,一定會傷害到一些水生生物然後造成他們的族群下降,那棲地都會改變。」
雖然知道在天然的河道上修築人工的設施來維持人類目前生活上的需求會破壞生態,但陳亮憲說到,在目前人類的生活型態,不可能完全的拆除或停止運作,必須想辦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而目前學者們正積極的在重要河段區域進行生態檢核的作業工作,這是學者目前能努力達成的目標。
陳亮憲表示:「要做這個所謂的一個生態檢核,所以說個就是你必須要去知道,生態檢和當然是公共工程裡面,能不能盡量去減少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是他們的要求。」
最後一般人看到修建整建後的河道堤防,認為是對大家帶來好處,卻不知背後所帶來的隱憂,如果沒有做好完善的準備,新建所帶來的問題衝擊的不僅是當地生態環境最後更會威脅到人類的生活品質。除了生態檢和相關作業是學者努力維持的現狀,最後能喚醒更多民眾了解並一同參與河川環境的保育,使大眾深刻體會維持生態也有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謝佳渝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