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子 永恆新社Kebalan
NS:海浪聲音
標一:新社部落靠山面海 噶瑪蘭族聚集
OS:浩瀚蔚藍的太平洋與翠綠層疊的海岸山脈相望,這裡是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也是全台最大的噶瑪蘭族聚集地,在梯田、山巒與海洋間生活的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這裡的噶瑪蘭族人原居於蘭陽平原,在歷史上因為漢人的入侵而被迫南遷到花蓮一帶。
標二:觀光人潮釀汙染 部落發展省思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宮莉筠:隨著台11線的開通,台11線開通之後,部落人就去都市做木工了,做木工回來就蓋房子,然後就越來越沒有人要種田這樣子,對,所以其實門戶大開之後,這個(噶瑪蘭族)文化就流失了這樣子。
OS:稻浪與海浪形塑出的美麗景色,吸引越來越多的觀光客來到新社部落,雖然對於部落的推廣有所幫助,但是遊客亂丟垃圾、還有拍照時踩壞稻田,也為新社部落帶來環境破壞的問題,更讓族人重新思考部落的發展方向。
NS談話聲:不是(丟)垃圾而已,還有人跑去(田)裡面照相的。
標三:文化永續現危機 積極推廣盼傳承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宮莉筠:這邊的人就有點像是,久聞不覺其香,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像這邊的海洋,這邊的農田,這邊的文化,這邊的一個觀念,對,他們都覺得,就很自然啊,就這樣啊,甚至以前更怎麼樣,更豐盛更好這樣子。其實部落真的在整個的,文化的斷層上很大,對,人口的流失也很大,對,那如果說這個文化只是用描述出來的,而不是生活出來的,不是活在一代一代,新的噶瑪蘭人身上的時候,那我覺得這個文化就會消失,那它消失了,那你觀光的東西,就只是一直在消耗而已。
標四: 獨特糙米釀酒 製作過程費工
OS:不僅部落發展需要重新思考,噶瑪蘭族本身的文化也因為人數少以及物質文化的影響而面臨傳承危機。
NS談話聲:哇好香啊。這就是新蒸的糯米,然後現在要讓它散熱。
OS:因此新社部落發展協會就積極推廣傳統手工藝,像是噶瑪蘭族獨特的糙米釀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NS談話聲:其實什麼東西都是回歸土地啦。(噶瑪蘭族語)哇我只要記得HAJIANG。
藝術創作者 陳淑燕:當作棉被的意思。他們說保暖,但是像宮宮(宮莉筠)的感覺,是覺得它有引絲的作用,就是引那個菌絲。
標五: 「阿里蓬蓬」飄香 全從大自然取材
OS:除了釀酒,還有特別的「情人便當」。
NS談話聲:我現在分得出來(口味)。(口味)有它們的特色。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宮莉筠:這個林投葉的葉子,是要編我們傳統,噶瑪蘭族傳統的食物的情人便當的材料,我以前知道的時候就知道說叫阿里蓬蓬。
OS:從林投葉的摘採到煮米,傳統的「阿里蓬蓬」原料全部取自大自然,並且是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所製作。就怕製作阿里蓬蓬的技術失傳,部落發展協會積極向耆老學習,更向外推廣。
NS談話聲:抓住喔先這樣子,你先不要動喔,先不要動喔。好救回來了。
標六: 獨特香蕉絲編織 永續長久傳統
OS:不只飲食文化,噶瑪蘭族還有極具特色的香蕉絲編織。為了避免因為季節交替所產生的編織原料短缺,噶瑪蘭族祖先將東海岸盛產、且四季都有的香蕉樹當成材料,找出了能夠更加永續長久的編織方法。
新社香蕉絲工坊負責人 潘靜英:那我們的祖先早期在宜蘭的時候,也是有用過苧麻,泰雅族在用的那個苧麻,因為苧麻它是有一個季節性的,在沒有(苧麻)的情況之下,噶瑪蘭的祖先他們就想說,欸,香蕉樹就有這個纖維啊,我們也可以織布
新社香蕉絲工坊負責人 潘靜英:就除了香甜的(香蕉)果實,它的那個莖幹可以拿來做材料,然後再來莖幹最裡面的內層果肉都可以吃,內層的那個芯,最嫩的部分可以吃,香蕉的葉子,因為我們有祭祀嘛,那噶瑪蘭是一定要用香蕉的葉子,乾的葉子祭祀的時候,可以當驅魔的(用途)。
香蕉絲編織工藝師 陳氏凰:(香蕉莖幹)要分開來,刮就分開來了,然後曬乾,然後洗,都是分開來,不能加一起,然後分線也是分開來。
香蕉絲編織工藝師 陳氏凰:到這邊就,綠色就,這樣很容易斷掉,所以我們不要綠色。
OS:香蕉絲編織匯聚了噶瑪蘭老一輩工藝師的多年經驗,雖然保有傳統,不過若要兼顧永續發展與實用,則需要加入更多的創新設計元素,為香蕉絲編織文化注入活水,讓傳統與創新共生共存。
香蕉絲編織工藝師 簡湘妍:一般的線材,你如果要怎麼去設計都可以,可是香蕉絲就不一樣,它的設計方面就比較麻煩。這個比較獨特的工藝,當然一直希望能傳承下去。
標七: 穩固文化基底 推動族語傳承
OS:除了實質上的飲食與編織,語言傳承也是族群文化的永續需要兼顧的面向。在人數較少、與其他族群混居以及青年、老年年齡斷層的情況之下,噶瑪蘭族語的永續出現危機,需要積極傳承。
噶瑪蘭族語言推動組織專員 Tatun(龐志豪):以我們(語言推動)組織來說,我們目前就是做那個族語聚會所,族語聚會所它就是,希望是以一個沉浸式的族語環境。像族語聚會所,各個地方的族語聚會所,我們也是,比如說那種家長、阿嬤他們帶(小朋友)帶到一個空間,然後阿嬤他們在講族語的時候,即便小朋友他們聽不懂,他們在旁邊跑來跑去,然後玩啊,可能就是年底還是什麼時候,他們(小朋友),就會不小心哼出來,阿嬤講的,就是歌啊。沉浸式的族語環境會對各個年齡層學習的狀況,我是覺得是好的。
OS:除了族語聚會所,語推組織也會在暑假舉辦族語夏令營,讓族語老師進入校園,希望噶瑪蘭族語永續傳承。
標八: 永續概念扎根 生生不息噶瑪蘭
OS:而提及永續發展,社區發展協會希望在各方面都有提升,全方面地讓新社部落及噶瑪蘭族更加長久發展。
新社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宮莉筠: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再給它(部落)建立一個新的架構,把它的可以(發展的)優勢再把它建立起來,那期待它以後可以形成一個,可以像我講的,一個有自己管理、自己發展、自己療癒的一個架構這樣子。一個平面,或是一個立體的東西,你不是只拉一點,你拉一點它會不平衡,你要整個面,整個它的施力點都給它拉起來這樣子,所以這整個部落是一個架構,你不能只做一點。
OS:噶瑪蘭族文化當中「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環境永續態度,讓他們得以與大地之母共生共存,並長久的生活於在大山大海之間。從環境永續、部落永續到文化永續,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雖然在發展與傳承上遇到困難,但透過各式活動的推廣,與對族群、部落、土地的尊重,讓危機變成轉機,讓噶瑪蘭族文化與這塊土地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採訪撰稿 黃凱靖
攝影剪輯 黃品臻
音樂出處 YouTube無版權音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