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岑翊瑄/基隆採訪報導】
漁船劃開海面,留下白色碎浪,這裡是基隆的正濱漁港。而在一條小巷中,有一所星濱海港學校,裡面有一群人又是敲打又是剪裁,原來是星濱山舉辦的鯊魚室內拖工作坊正在進行著。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專案企劃 陳虹儒:「就是希望可以有一個地方是讓創作者創作,然後同時那份技藝也可以傳承下來,然後因為其實這個漁港它原本是很繁榮的,但現在沒落下來了,它反而其實變得很適合大家來這邊放鬆或是逃離,然後有個療癒的一個過程或是地方。」
看似沒落的正濱漁港,過去漁業其實非常興盛。日治時期因為引進動力漁船,所以捕到鯊魚的機會更多,除了將魚鰭做成魚翅,日本人也教在地人將魚肉製成基隆特色小吃「吉古拉」,鯊魚皮則拿去加工,做成日常用的包包跟鞋子。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專案企劃 陳虹儒:「這件事情我們覺得很有趣,所以就找了Cyan,就是我們常常合作的、在地的、做皮革的青年創作者,然後就是問問看她,有沒有可能我們一起設計出一個鯊魚拖鞋,有點像可以回應過去鯊魚皮這件事情,可是在現代我們是用就是現代有的皮革,但是我們卻設計出現代版的,大家可以加入自己創意在裡面的拖鞋。」
這次鯊魚室內拖工作坊的帶領老師是喳吧工作室的Cyan,身為基隆人的她開了間皮革工作室,從2018年的藝術節和星濱山團隊認識到現在,一直都持續在合作。
喳吧工作室創辦人 藍亞青 Cyan:「(星濱山團隊)就大學生社團那種熱情感,比較少在出社會之後的一些團隊或單位看到,那但是除了熱情之外,其實他們的行動力跟實踐性也非常高,就很喜歡。」
工作坊參與民眾:「(這次工作坊)滿好的啊,因為大家對基隆的負面印象應該比較多吧,下雨呀,然後可能交通不是那麼方便,很遠啊,之類的,但有這些活動可以讓他們知道說,有一些跟在地相關的事物,然後大家可以參與,很簡單也沒有說到非常複雜,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情。」
星濱山團隊利用不同方式,讓藝術融入在地人的生活。雖然往日產業的榮景無法恢復,但創作者與在地居民的共創也為當地帶來了新氣象,玩藝術也能玩得很瘋狂、很有趣,讓來這裡的民眾驚嘆這座舊海港的魅力與風采。
公民記者 岑翊瑄 基隆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