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技術環境相輔成 單車島發展關鍵

2010/03/31 01:46
3,09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江綺玲、何承育/專題報導】

  台灣擁有單車零件技術以及組裝工業的深厚基礎,某腳踏車公司業者陳三富表示,自行車研發市場並非一炮而紅的產業,而是會持續地成長,可說是種「萬年工業」近年來台灣單車內、外銷市場的下滑屬於正常市場機制,並不會對未來造成影響。而台灣擁有雄厚的成車工業,是否可以進一步帶動、提升騎乘環境,還需要靠政府持續推動才會有明顯成效。

 

單車環境發展 四大重要指標

  根據台北市政府交通局2009年4月份的交通民意調查,市民平常外出代步工具中,最常使用自行車的民眾比例,在95年為1.9%,至98年已提升至6.1%,顯示自行車族群人口已有增加的趨勢,未來將持續加強硬體設備,並鼓勵民眾使用單車作為通勤的工具。隨著全球提倡節能減碳的趨勢,加上國內對慢活、慢遊生活的提倡,單車勢必成為國內一項重要的短程交通工具。跟擁有百年單車歷史的國家相比,台灣的發展才剛起步,將會經歷釵h的困難與摩擦。

照片

荷蘭阿姆斯特丹水岸上的腳踏車停車場。圖片來源/吳益政提供

  依照國外單車環境發展經驗,單車騎士吳益政將單車環境友善程度分作四階段。第一階段為設立最基本的單車道,以及完整的道路串聯網。吳益政表示,台北市及高雄市大都先以社區裡的自行車道扣連成為區域性車道。再與主要幹道串接,以達到完整路網的連結。第二階段為自行車天橋的設立。一般道路難免會穿越河道、鐵路等穿越道,而此類穿越道不僅容易匯集大量車輛,對單車騎乘也較不友善,多數自行車騎士必須與車輛爭道。政府若是有決心要提倡單車通勤和串聯自行車道路網,自行車天橋的興建就是一項關鍵。第三階段為興建妥善管理的單車停車場,此階段也是台灣目前最缺乏的硬體設備。假日常在台北市騎單車的民眾林怡君表示,因為太容易被偷走,所以不敢把腳踏車當作通勤工具,如騎自行車外出勢必不能讓自行車離開自己的視線。單車比起電動車更容易發生失竊案件,而這也是影響單車人口多寡的重要原因。若能夠在交通要站建立起管理良好的單車停車場,對單車人口的提升勢必有幫助。第四階段則為大眾運輸的方便性。在建立起單車短程的硬體設備之後,也必須考慮到須經過大眾運輸工具的長程用戶。無論公車、火車或者輪船,皆須推動使單車騎乘更加便利的配套措施。

數字與速度的迷思

  台灣有以單車環島作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陳守忠指出,以每日騎乘最適合的單車約50-70公里數來計算,環島應該以15-20天較為恰當,但釵h人卻常常因為學業或工作繁忙的因素,環島的時間受到壓縮變成了10天以內。因此騎士無法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景,更無法深入當地去了解美好的風俗民情,只能注意地上的一堆白線,如此一來,政府提倡的慢活卻一點都不像「慢」活運動。但也有其他的環島方式,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和享受。單車騎士徐士閔表示,把環島路線分為三個部分,且分三次環島完成,可完全地享受沿路的美景和樂趣。除了環島之外,台灣也常舉辦一些大型單車競賽,例如阿里山登山王、陽明山賽道、武嶺賽道等大型比賽,多以速度和耐力的評比為比賽項目,陳守忠強調,要有效提倡單車人口,應當考量新手的程度和技巧,設計更多元的活動形態。

  節能減碳、環境保護的意識抬頭,自行車潮流興起。台灣未來要成為個「自行車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都會地區除了單車道的建立,也要提升台灣交通環境對單車的友善程度,刺激更多人加入單車代步的行列。

照片

慢活當道,代表優閒健康的生活已漸受重視。

記者江綺玲/攝影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