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 楊世彬、李菀雈、王梅仙共同報導] 石門老梅社區因為人口老化,社區的老房子越來愈多,隨著社區的年輕人不斷出走,使得社區連基本的生活機能都沒有。老梅社區的生活用品要來到傳統的柑仔店,因為缺乏便利商店,農會信用部還兼營生活雜貨的銷售。新生活促進會看見老梅的問題,也看見老梅的機會。老梅社區擁有30幾戶的有機農友,可以成為需要身心照顧的家園。透過建置有機生活的農場,讓身心障礙的家庭,透過共同生活和互助合作,獲得生命中喘息的機會。
這樣的想法是否真的能夠吸引年輕人的加入,又是否能夠創造年輕人的工作機會。來到社區參與服務的吳柏勳同學便表示「在這裡,我不太曉得年輕人的熱情和抱負是否能夠發揮」。畢竟來到這裡工作,還需要面臨不同世代溝通的問題。不同世代對於文化創意以及社區生活有不同的想像,實際上存在巨大的鴻溝。舉例來說,社區裡面的長輩對於傳統技藝的想像是傳統收工製作的陶藝和書法,對於年輕人來說,文化創意的想像,可能是都會區裡面的華山文創園區、松菸文創園區。或許這樣的想像太過侷限,但這也是青年返鄉所遇到的世代溝通問題。
參與教育部數位機會中心課程的在地學員表示,對於像他們這樣返鄉的退休族來說,老梅社區少了城市的喧囂,反而是個慢活、有生活品質的地方。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的李沿儒老師則是希望讓年輕世代能夠持續參與社區,讓在地藝術家、農友與返鄉的學員一起共同對話,透過共同參與和討論來賦予老梅社區全新的風貌,讓社區變成年輕人和銀髮族都喜愛的地方。
圖片說明: 社區共同協力繪製老梅社區彩繪牆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