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貓狗解決不單靠政府 民間團體努力須重視
流浪貓狗的問題不僅單靠政府公部門來處理,民間團體也在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腳色。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專員高晨鈞說,礙於成本的提高,救援成本的提高,基金會的方針也漸漸轉型,在被動式的動物救援下,他們也會扮演好針對政府在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上的監督者。
台灣流浪貓狗的數量逐年下降,民間團體的幫忙是重要的影響。不過,救援動物背後的成本,仍然不容小覷。對此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專員高晨鈞表示,隨著國內誘捕流浪動物的方式改變,救援的成本也跟著提高,基金會已慢慢轉型成較被動的方式來救援這些流浪貓狗。但高晨鈞也說,民間團體將持續扮演著監督者的腳色,一邊就救援流浪動物,一邊持續監督政府單位對動保政策的實施。民間團體的被動模式轉型,高晨鈞解釋,以往會在部分地區做流浪犬絕育專案,但現今礙於成本的提高,目前基金會的方針改為,民眾通報再前往結紮的方式。對於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的運作模式,高晨鈞說:「基金會目前的服務範圍在新竹以北,以前也在永和福和橋下接過一個專案,就是幫區域將近20幾隻的流浪狗,做絕育的動作。但如果說要做區域大規模的絕育,必須要投入大量人力的市場調查。」
然而,同樣都是針對流浪動物做救援,民間團體跟政府相比,仍有些許不同的差異。對此高晨鈞認為,民間團體站在一些角度當中,仍會盡全力幫忙政府,但在一些政策當中,儘管自己並不是太認同,但若遇到問題存在,仍必須想辦法幫忙解決。高晨鈞強調,儘管如此民間團體仍會扮演好監督者的腳色,替流浪動物盡一份心力。對於基金會與政府單位的關係,高晨鈞表示:「民間團體跟政府的關係,其實有點尷尬的點是,民間團體嚴格來講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去監督政府單位,講好聽點就是相輔相成,但站在我們的角度,當然也是盡所能幫助公部門。」
各地區的流浪貓狗衍伸問題,已經逐年獲得相當的改善,最大的改變因素,仍在於民間單位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高晨鈞說,幫助台灣現有的流浪動物環境改變,仍是基金會最大的目標,但要徹底改善,最關鍵的因素是在於民眾不棄養的行為,他認為一隻棄養的貓狗就足以破壞大家辛苦維持的生態圈,希望民眾領養牠,就一定要對牠負責。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虞子煜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