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為廚餘再利用打好基礎 瑞士嚴格執行垃圾分類

2020/12/24 10:51
2,05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與台灣國土面積差不多的瑞士,雖然人口數沒有那麼多,但每人每年平均製造151公斤的廚餘,其實和台灣人均廚餘量差不多(大約158公斤),他們是怎麼處理廚餘的?

 

照片

  廚餘回收有特定的垃圾車,全車只收廚餘(圖:Stadt Bern

 

  台灣焚化廠燃燒的家戶垃圾裡,有30-40%為廚餘,而且每年回收率都在下降。廚餘因為含水量高,容易造成垃圾燃燒不完全,進而產生戴奧辛有毒物質,也會讓焚化爐的壽命減短,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不小。

  與台灣國土面積差不多的瑞士,雖然人口數沒有那麼多,但每人每年平均製造151公斤的廚餘,其實和台灣人均廚餘量差不多(大約158公斤)。瑞士的廚餘量在所有可回收的資源垃圾裡,占比是第二高(約占41%),僅次於紙類後面。面對這麼大量的廚餘,瑞士是怎麼處理的呢?

  筆者先前撰文曾提過,瑞士的垃圾是隨袋徵收,民眾為了降低付費垃圾袋的使用,會更仔細事前做好垃圾分類。而隨袋徵收的垃圾會被送往焚化廠,在全瑞士一共有30個,每個廠都設有供暖系統或發電設備,大概可供應全國3%的用電量。如果廚餘在一開始就從垃圾中分離出來,便能提高供暖或發電效率,也能延長焚化爐的年限。

 

照片

  同一社區共用的大型廚餘回收桶,容量約600-800公升(圖:戴雅婷)

  不過瑞士的廚餘量實在太大,讓政府必須派遣專車來蒐集廚餘,與垃圾車分開。另外鼓勵民眾減少廚餘,政府在廚餘回收上也落實「使用者付費」,民眾或社區需要在回收桶外貼上向地方政府買來的付費貼紙,才能將廚餘倒進去。就價格上來講,會比不可回收的付費垃圾袋便宜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各行政區因高度自治,每區做法都不同,有的地區只收生廚餘,專們收來堆肥、製作肥料;有的則是生、熟廚餘都可以混在一起,送到處理廠做沼氣發電。

  另外,瑞士民眾會直接將廚餘倒入回收桶內,不會使用塑膠袋,這點滿值得台灣學習。國內縱使有很多公寓大樓裡設有廚餘回收桶,民眾習慣將廚餘一包包用塑膠袋裝起來再丟進去,導致後續處理需人力進行破袋,不僅作業效率低,基層工作人員也必需在惡臭環境下工作。

 

照片

  獨棟或小戶數社區使用的廚餘回收桶,住戶會將桶子放在離家最近的黃色圓圈處,如同台灣垃圾車有固定清運路線與地點(圖:戴雅婷)

  另外,瑞士有些民眾也會用可生物分解的透明袋子裝廚餘,再丟進回收桶。一旦有民眾被發現非法丟棄不屬於廚餘的廢棄物,或使用不可分解的塑膠袋裝,回收人員整桶都不會收,並且會在桶子外貼上貼紙明示不收的原因。

  當然,在廚餘量這麼大的情況下,一定會有「漏網之垃圾」沒有被挑出的。以La Chaux-de-Fonds地區來說,工作人員每天會花1小時在回收場把異物挑出。為了避免農作物生長的土裡有過量微塑膠問題,瑞士規定由廚餘製成的堆肥裡,不能有超過0.1%的塑膠含量。

  如此作法其實情有可原,有數據指出瑞士農夫用掉近65%由廚餘回收所製成的肥料,若其中含有過量塑膠,農夫當然不願購買,廚餘便無處可去。有些地方像蘇黎世州,為了處理這個問題,甚至還購入價值70萬瑞士法郎的分離機器,先移除廚餘裡的塑膠、異物,再製作堆肥。同時,政府也需不斷向民眾宣導,不要使用塑膠袋裝廚餘。

 

照片

  社區宣導海報,請民眾不要將塑膠袋放入廚餘回收桶中(圖:戴雅婷)

  而瑞士一共有368處廚餘及堆肥處理廠(不包含個人、農夫自行設置的小型處理設備),因為處理廠數量足夠,社區能就近將廚餘送往附近的廠,減少運送里程。回頭看台灣,面積與瑞士國土相當,不過因為人口數很高,每年垃圾生產總量超過瑞士,但焚化爐卻比瑞士少了6座,廚餘處理廠數量更遠低於瑞士,隨袋徵收的政策目前也只有雙北執行,整體來說在垃圾廚餘處理上,仍有進步空間。

 

【參考資料】

垃圾 進擊之路

廚餘去哪裡?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Kompostier- und Vergärungsanlagen

Abfallmengen und Recycling 2018 im Überblick

Ökostrom aus Garten und Küchenabfall

Teure Anlagen befreien den Biomüll vom Plastik

Umweltschutz mit Abfall

Digging for treasure in the waste market

Plastic in organic bins exceeds legal limits

Abfall wird immer effizienter verwertet

Abfallverwertung: Energieproduktion der Schweizer KVA (MWh)

Energienutzungsgrad aller KVA im Jahre 2019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