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抗議區間測速 區間測速成效引爭議
自2021年開始,全台灣在各個大的省道及快速道路插上區間測速加強取締超速,希望能夠藉由科技執法來降低事故率,但隨著區間測速不斷新增,不少民眾抗議,要求檢討區間測速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近年交通事故率逐漸惡化,政府為了嚇阻事故增加,近年在各大省道陸續加裝區間測速,以北宜公路為例,北宜公路原擬定全段限速40區間測速,種種舉動導致民眾及民間團體的大肆反彈,部分民眾認為,速限40根本不合理,加上北宜公路是民眾往返台北宜蘭的國五替代道路,倘若全段速限40,一定會造成塞車,關於區間測速執法,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理事 吳祥瑀表示:
「基本上區間測速這個東西就是,政府想要透過抑制車速,進而降低車禍,但因為我們都知道速度並不是發生車禍的主因,所以廣社區間測速並無法有效解決事故,區間測速也爆發隱私的議題,畢竟每台經過的車輛都會被記錄下來,再加上前陣子爆出台灣區間測速儀器由中國製作,很難確保會不會把隱私資訊回傳給中國之類的。」
吳祥瑀解釋,從警政署的事故分析來看,超速並非肇事主因,一昧降低車速沒有意義,再加上中國製的資安疑慮,廣設區間測速並非能有效阻止車禍發生,民間團體也號召網友於228集體聚集北宜騎時速40造成堵塞,關於為何該促進會成員要號召228乖寶寶活動原因,吳祥瑀表示:
「因為228活動他辦的是北宜公路,北宜公路目前它的限速是40公里,已經根據很多研究已經表明說,北宜公路他的自由車流速,也就是當一個駕駛人沒有受速限干擾、根據直覺地駕車的速度大概會落在55-60公里之間,所以說55-60公里是駕駛人自然行駛的速度後,40公里對於駕駛人來說他是個過分壓抑的速度,過分壓抑可能會導致駕駛忽視路況,一直盯著儀表板看,這對於駕駛環境是個非常危險的危害。」
吳祥瑀解釋,北宜公路自由車流率為55-60公里,倘若政府用強迫的手段將速限壓在40可能導致危險發生,但警政署也表示,區間測速可以降低事故,萬里隧道實施區間測速後事故分別降低80-90%左右,區間測速還有相當多的爭議,公路總局也表示暫緩區間測速執法,未來北宜區間測速也採8段區間取1段實施。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劉培儒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