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藝術教育特展 加強孩童對環境思辯能力
「植物也會生病,也需要診療」北美館配合台北雙年展策劃的「牠它星球」特展自去(2020)年12月日至今(2021)年4月11日展出,利用藝術培養孩童對世間萬物的同理心,警示科技新時代下的環境危機,希望傳遞給觀眾「那些被人類忽略的動植物生態聚落正面臨消失危機」。
台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近期推出教育計劃「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並聯合2名當代藝術家吳思嶔、林暐翔以及工作室打造動植物的獨特星球,傳達生物多樣性以及尊重不同萬物需求的理念,利用展區的活動場景讓孩童體驗「牠它星球」的奧秘,進一步認識永續議題。對此,展覽策展人郭姿瑩解釋道:
「牠它星球緣由是因為我就好像幻想一個不存在的星球,然後這個星球上住著牠(動物的牠),一個是沒有生命的植物的它,其實就是在暗示我們住的星球有很多動物的牠以及植物的它。很多藝術家其實也在關注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議題,他們會用他們創意的方式去解讀一個事情可能的原因,所以他們兒藝中心其實式透過這些主題檔策劃邀請藝術家展出,他們會根據我們想要傳達的主題訊息去製作作品,尤其是為兒童的觀眾製作作品。」
然而,該展覽也會不定期舉辦工作坊的活動邀請孩童、家庭、祖孫三代共襄盛舉,認識大自然的奧妙,增進觀眾情感間的交流。郭姿瑩提到自己不喜歡台灣課本教條式的教導,而是希望利用藝術創作讓孩子反思對與錯,利用展覽提高孩童想像力、培養同理心,了解「不是只有人類有需求,動植物也有」的觀念郭姿瑩表示:
「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怎麼樣盡可能的將大家的需求都照顧到,其實就是有沒有同理心,所以如果我可以透過這個作品讓他知道原來植物也有生命,它也會死掉、會生病,植物不喜歡我們怎麼樣或是不喜歡我們怎麼樣,或許它下次就會多一些些的同理心,那至於講到環境議題能怎麼解決,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根據華盛頓報導,這些年來北極以及哈薩克邊境到白海等地區都創下高溫紀錄,科學家也對此表示很可能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所造成,期望社會大眾能提高暖化意識並採取行動。對此不少藝術工作者也用「創作影響力」作為媒介,期盼能為這美麗的星球盡一份心力;郭姿瑩表示:
「我覺得藝術教育跟其他領域一樣,它隨著社會很多動物趨勢一直去做轉變,它也會有很多的挑戰,在我們早期我們想像到教育的時候,它其實都是會在一個展覽的很末端,好比說展覽推出以後那會有導覽啊,會有講座等等,都是一些比較靜態,或是比較知識性的。那大概從兒藝中心成立大概有5、6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很大的變化是,很多的藝術創作本身它得型態也改變了,好比說它會邀請觀眾參與,邀請觀眾共同創作才會看到一件作品的成形,也有很多互動概念的加入,當然也有很多數位媒體。」
郭姿瑩提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的概念,期盼讓觀眾了解環境共識以及萬物共存的重要性,她也從新世代孩童的教育著手,希望能藉著北美館兒藝中心的機會跟著這些孩童一起成長,面對更多更廣的議題。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李家妤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