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比特幣到底是虛擬貨幣?還是詐騙貨幣?

2021/06/20 19:27
3,119次瀏覽 ・ 5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最近有些大老闆們來請教我何謂「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virtual money)?整理了一下國內外的論文期刊,基本上要有兩個原則才可稱作「虛擬貨幣」:

1). 去中心化(不可有人或事介入控管);

2). 加密計算(雲端產生防止仿冒複製)。

    因此,如果是有外力介入,或是有人為控制,都不可以「虛擬貨幣」來稱謂。最好的虛擬貨幣是用不可逆且有公正性單一標準的「時間」來控管與衡量,所以要將虛擬貨幣當作一通用貨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時間銀行」來做交換與計量方式。因此,不管是現在的比特幣、以太幣、Q幣,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虛擬貨幣。

 

    如果真要說虛擬貨幣的精神是由誰創造,那就是提倡「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孫文先生。為何?當虛擬貨幣慢慢取代了實體貨幣,現行的貨幣政策與國家政府組織將會重新開始,貨幣不再是以物質價值(materials value)、貨品面值(products value)來計價,也不再有貧富差距和勞務糾紛,更沒有現在所遇到的人類戰爭或國際人道不平待遇。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如何使用這24小時得到你想要或是需要的服務,或是賴以為計的生活必需品,你就得以相等的時間換取你所需要的。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也不可能像《鐘點戰》[1]電影中所敘述的時間是由政府單位在控管,所以雲端上嚴密的計算方式所產生的虛擬貨幣,每一單位的貨幣都是不可取代也是不可消滅的、甚至也不可能仿冒或是複製!在這樣的方式下,人類使用虛擬貨幣將會將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提升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與Z理論(Maslow's Z theory)」[2] 時代,在這樣的生活層次,人類不需再為生活的基本需求所苦惱,運用生物科技與科學技術,人類不需再為食物和水所困擾,2050年我們雖然沒能順利達到「淨零排放Net-Zero Carbon」[3] 的目標,但對於全球溫室效應的問題,已能有初步的地球生態危機處理的方式,接著的水權交易(water footprint deal)[4],也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虛擬貨幣的其中一些過程。

本文作者 : 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生 李國憲 2021.6.20

參考文獻 :
[1] 《鐘點戰》(英語:In Time,中國大陸譯《時間規劃局》,香港譯《潛逃時空》)是一部於2011年10月28日上映的反烏托邦驚悚科幻電影,人類因基因工程的關係,出生時前臂上會有一個數位手錶。當每個人25歲後就不再老化,而數位手錶便會從當天起倒數一年,而倒數至零的時候,那人便會因「超時」死亡。 在那裡,時間成為了貨幣,它用於支付日常開支,並能在人類之間或以膠囊轉移。

[2] 1968年馬斯洛建構一個全新的Z理論來打破舊的管理理論,他相信人性化的工作環境是時勢所趨:Z理論假設人們一旦達到經濟需求的基本安全感,就會努力提升生活的價值,尋求一個可以發揮創造力及生產力的工作場所。 所以已經自我實現的人,會有一種渴求真、美、正義等「存在價值」的心理需求,此為超越需求。

[3] 「淨零排放Net-Zero Carbon」淨零碳排,即碳排放量與減碳排量相互抵消,以達到淨零碳排放量之效果。

[4] 水權交易是指水權在水權市場主體(水權用戶)之間的轉讓(買賣),雙方遵循的是水資源迴圈自然規律與市場經濟價值規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