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銷量屢創新高 蘇黎世政府準備砸重金增加充電站
"2020年開始,電動車的新車銷售量持續創下新高,2021年六月已超越柴油車,成為主流的購車選項。為此,蘇黎世州政府召開記者會發布消息,宣示未來將大力推動新增電動車充電站的方案,該州經濟部長強調:「交通排放占碳排很關鍵的比重,所以毫無疑問地,我們必須往這個方向前進。」"
蘇黎世州政府召開記者會發布消息,宣示未來將大力推動新增電動車充電站的方案。圖片來源:Patrik Tschudin via flickr (CC BY 2.0)
瑞士電視台SRF的德語晚間報導,汽車市場在疫情之下,並非毫髮無傷,反而發展出深遠的影響——2020年開始,電動車的新車銷售量持續創下新高,2021年六月已超越油電車 (Hybride car),成為主流的購車選項。這也代表瑞士人對於新車的能源需求已經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實際上,儘管新車銷售量增加,但電動車在全部車輛的占比仍屬少數。2020年瑞士聯邦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年度的電動車輛為43,396台。雖然已經比2019年的28,716台還多,但也只占全部車輛的0.9%。
在新車銷售量之外,電動車的車輛數目也牽動著充電站的前景。為此,蘇黎世州政府召開記者會發布消息,宣示未來將大力推動新增電動車充電站的方案。
蘇黎世州的綠黨政治人物批評,這項措施只會讓車輛愈來愈多。但是州政府仍決定,要密集擴增私人及公共的充電站。州政府的經濟發展部長Carmen Walker Späh打算新增預算的架構,讓充電站政策可以符合州政府的規範,詳細做法則尚未定案。「充電站及充氫站的普及與否,對於氣候友善的車輛數有關鍵性的影響。因為充電站不足,就沒有顧客會想買電動車。」他表示,臨時經費會在2023年完成審查。
公務行政單位也會在未來開始設立充電站,目前以柴油車為主的公務車,未來也都會汰換成電動車。蘇黎世州政府已經核可2千3百萬瑞郎的經費,購入54輛電動車作為警車。
電動車銷售首次超越油電車。圖片來源:翻攝自SRF 新聞影片
減少移動污染源產生的碳排 州政府擬以自由派作風改變大眾
這項新的政策公告,是蘇黎世州的Dinamo永續發展政策的一環,「Dinamo」取自三個德文單字的前兩個字母,即數位化(Digitalisierung)、永續化(Nachhaltigkeit)及交通移動(Mobilität)。州政府藉由這樣的計畫展現對未來的交通模式願景,該計畫已正式寫入多達63頁的行動書。
該州經濟部長強調:「這項政策絕對可以減少碳排,交通排放占碳排很關鍵的比重,所以毫無疑問地,我們必須往這個方向前進。」
隨著《二氧化碳法》的公投案被全民否決,現在需要新的討論方式來達成這個目標。這位崇尚自由派的經濟部長想以一種順其自然的行事風格來完成:不強制禁止,但是創造更多的動機及鼓勵的方式,讓民眾自動自發地達成減碳目標。
她繼續補充,人們使用交通載具的模式已經在改變,而政府只是替大家找到一個對的框架與條件,讓這件事變得更有效率、更永續。瑞士雖然具有永續潛力,但目前不管是公務部門或私人企業,均尚未呈現一個高度發展國家應有的水準。
蘇黎世州經濟發展部長Carmen Walker Späh崇尚自由派的經濟思維,欲透過動機及鼓勵達成減碳目標。圖片來源:wikipedia(CC BY-SA 4.0)
蘇黎世州政府準備訂定以價制量的策略 改善交通相關的污染量
在這個政策之下,政府可善用價格的高低,鼓勵針對控制交通污染排放有貢獻的新科技,或是對於城市的物流有益的新科技。
舉例來說,疫情期間導致線上購物普遍,使得物流量暴增,顯見這個產業需要一個更有效率且更永續的方向。在公共場所或火車站都有自行取貨的置物箱,能方便民眾自行前住家附近或轉乘站取貨,進而能大幅減少市區內的運輸。而州政府想鼓勵的,就是類似這樣的公私部門合作模式。
事實上,兩個月前州政府將草稿送至聯邦政府審查時,曾因為價格制定方式不夠明確而被退件。修改過後的這份計畫書已經改善價格的模糊地帶,採使用者付費的方式,明確訂定出造成交通負載的人所應付出及在尖峰或離峰時間運送的價差。
環境保護政黨的不同聲音:應促進更短與更少的通勤、減少私人運具
蘇黎世州想要在2030年之前達到價格制衡交通量的策略,但這樣的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低收入戶家庭無法負擔。他們的工作型態無法具有高收入家庭的彈性,通勤時間只會落在尖峰時段內,所以這樣的家庭勢必會付出更高的通勤費用。
蘇黎世州政府以價制量的策略可能讓必須在尖峰時間通勤的弱勢家庭付出更高的交通成本。圖片來源:World Bank Photo Collection via flickr (CC BY-NC-ND 2.0)
在議會中的偏環境保護的政黨,呈現意見分歧的狀態。有一派人認為,增加充電站是很正面的做法;而另外一派的人則認為,真正的關鍵是如何減少交通流量,應該想辦法讓民眾可以花更短的時間通勤,且盡量減少通勤次數。
傳統的綠黨則認為,這類政策只是包著數位化的糖衣,行馬路擴張之實,讓用路人更重度依賴私人交通載具。現任經濟局長也預期未來交通流量會增加,所以需要制定一些規範來減緩馬路上的車輛密度。
台達50周年節用厚生倡議:https://delta50.deltaww.com/initiative/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