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動要注意 不慎將染狂犬病
國內疫情警戒降至二級,趁著趨緩之際,帶著愛犬外出遊玩,不久後家中毛孩竟久燒不退,還時常帶有攻擊性與焦躁行為,一查得知感染狂犬病,獸醫師表示飼主們不需太緊張,但也不能隨意忽視,若不採取適當醫療措施,恐怕引發致命疾病。
趁著疫情回穩,民眾紛紛帶著愛犬出外踏青,幾天後家中毛孩卻出現異常攻擊性,甚至時不時對著空氣吠叫,原來是染上狂犬病。大群動物醫院獸醫師蔡之曦表示,狂犬病是經由受感染動物的唾液,隨著抓和咬進入體內,因為牠們會舔自己的腳,所以如果與帶有病毒的動物接觸,也是一大風險。蔡之曦表示:
「狂犬病會有大概三期的症狀,分別是前驅期、狂躁期、還有一個是麻痹期,然後可能會有一點輕微發燒、畏光等等的症狀,會有很明顯的焦躁不安,然後還有攻擊性的情況。那焦躁不安是他們可能會漫無目的一直走,或是對著空氣吠叫,那攻擊性就是不管是遇到人、動物,或者是說物品類,牠都會對他們有攻擊性,通常病毒就是在這個時候傳播出去。病毒是侵犯神經,所以牠們的喉嚨神經就會麻痺,慢慢呼吸麻痺、全身麻痺然後會死掉。」
不過民眾也無需太擔心,如果及時發現染病,藉著定期治療和日常照護是能緩解症狀進而康復,生活上也必須多留意,別讓犬貓們面臨感染風險。蔡之曦表示:
「第一個就是要帶家裡的犬貓定期施打預防針,每年都要定期施打,不能說小時候打了一次之後就不用打。不要去接觸野生動物,盡量不要帶家裡的貓狗去比較像森林,比較容易接觸像鼬獾、白鼻心那種生物的地方。第三個就是不要購買走私動物,因為走私動物是你不知道他從哪裡走進來,不確定動物有沒有進行防疫、有沒有採檢,那是不是有狂犬病都不知道。」
蔡之曦說到平時的醫療照護極為重要,呼籲飼主帶著家中寵物施打疫苗,若出現過敏等副作用,及時就醫診斷必能康復,也要隨時觀察貓狗狀態、適時減少外在接觸,必能使犬貓們健康成長。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高家芸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