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亦彤/台中報導】
在彰化員林火車站附近街道上,人潮與車潮熙熙攘攘的盛況是大家所熟悉的景象,近年來許多更為精緻的簡餐店、咖啡館更是一間接著一間的開,讓坐落在中山路上的三間彼此相連、擁有相同菜單的傳統小販—夢幻三家,顯得更引人入勝;雖然它們的招牌攤位老舊、座位也十分擁擠,但如今的樣貌正保有了員林這個小鎮過去的味道,懷舊的氛圍、最實在的美食和親民價格是它們最大的特色,因此總能看到男女老幼高朋滿座的景象。
忙碌過後的夢幻三家,最左邊那間為受訪店家—員林小吃。(攝影/陳亦彤)
開店歷史大小事
這次我訪問到的是夢三元老店—員林小吃,遠從台東嫁過來的35歲媳婦陳怡君,以及她今年60歲的婆婆黃淑卿(第二代)。陳怡君小姐是接手員林小吃的第三代老闆娘,她不但熱愛這份傳統產業,更是與時俱進的為它帶來一些新的運營方式,她向我介紹員林小吃在最一開始其實只有販賣肉圓和肉羹湯,是後來到民國72年她公公劉瑞城先生退伍、75年迎娶黃淑卿女士以後人手增加,在客人的建議之下才陸續增加菜單成為今日的樣子;至於隔壁兩間攤販雖然菜單相似,但彼此之間其實並無血緣,只是單純鄰居關係,且各自有各自的主客群,讓夢幻三家呈現一個良性競爭的狀態。
如今經營到第三代的她們人手充足,大家各司其職,丈夫負責開店準備攤販的大小事、婆婆黃淑卿女士每天早上七點都在樓上用二尺三的大鍋子炒六十斤的肉燥和酸菜、滷各種小菜以及煮飯,她三、四十年的傳統功夫以及手藝可說是員林小吃背後的重要推手,而陳怡君小姐則是站在第一線負責準備餐點、接待客人,親切的她總是會記得客人各自的喜好,也會透過與他們話家常來拉近距離,她認為這就是鄉下地方的好處—「給客人家的感覺,做生意也可以很有人情味。」
此外,黃淑卿女士跟我分享當時她的公婆劉嘉明、劉黃省(第一代)原本是做傢俱的,後來剛好這間公所蓋的房子有人要賣,夫妻倆就買下來,至民國72年從簡單的肉圓、肉羹一路慢慢做起,他們待人和善有禮,在生意的傳承上不但有耐心、也很有遠見,對待家人們更是照顧有加,甚至還曾榮獲員林模範家庭第一屆的榮譽。這樣的好性格好手藝為他們累積了許多忠實老顧客,更為員林小吃打下穩固的基底。黃淑卿女士認為能有今天的成就都要感謝她的公婆,做餐飲真的非常辛苦,但因為公婆把整個家顧得很好,所以只有身體上的疲憊,精神上是很幸福的。
民國72年第一代老闆劉嘉明與妻子劉黃省。(圖/陳怡君提供)
事業生涯的潮起潮落
2020年10月員林小吃因為知名美食節目食尚玩家的介紹而知名度逐漸上漲橫跨各縣市,達到做生意以來的高峰。只可惜天不從人願,今年五月Covid-19疫情再度惡化,足跡恰巧在附近,讓一向人滿為患的員林街頭一夕之間變成空城。陳怡君小姐認為山不轉人轉,做傳統產業不代表要被現實綁死,極具商業頭腦的她發想出新的行銷方式—販賣冷凍肉燥料理包,她請自己遍布在各縣市、跨足各個行業的朋友們替她設計包裝、廣為宣傳,其中包括大員林生活圈的版主葡萄爺爺—賴義乾提供許多幫助,還有請直播主做介紹、同時也接洽中盤商向她進貨賣給底下許多的小團媽,因此疫情期間員林小吃除了現場來買晚餐的少數顧客以外,還賣出了兩千包左右的冷凍肉燥,平衡了疫情所帶來的衝擊,由此可見人脈在職場上的重要性,有人脈就自然會有貴人相助。
40年來所堅持的理念
「你可能可以每天吃切仔麵、陽春麵、滷肉飯,但你不可能每天都去吃義大利麵。」人除了要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飽。對於做傳統產業還能成功的原因,陳怡君小姐表達了她的立場—她認為有些店面也許裝潢高級,但相對的就會反映在價錢上面,同樣的東西價錢可能就會高出夢幻三家兩倍以上,所以傳統攤販、騎樓文化有它的市場和不可替代性的優勢在。講到員林小吃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招牌排骨飯,除了排骨數量不手軟以外,上面的胡椒更是採用中藥店胡椒粉,而不是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所以總是帶有一股特殊的藥材香氣,除此之外還有古早味肉燥、滷蛋、空心菜,小資族與學生們只要花五十塊這一餐就能達到溫飽與健康的效果。
圖為員林小吃的招牌排骨飯。(攝影/陳亦彤)
如今員林小吃經營到第三代,他們最堅持、注重的部分除了食材一定要新鮮以外,就是衛生清潔。雖然店家本身十年前有整間打掉重新裝潢過,現在每天收完店以後還是會將所有用具和環境大整理,才能給自己一個優良的工作空間,同時也顧及到外界的觀感。上述種種因素皆造就了員林小吃成為許多人課後或是下班後的「灶腳」,也是因為擁有這樣子的人潮優勢,才能薄利多銷、不受物價上漲快速的影響,繼續落實它銅板美食的美名。
即使現在的員林已然成為彰化的交通樞紐之一,更因為房地產的熱潮而發展快速、人口密度高,但還是不難發現某幾條街道依舊保有老舊的磁磚與古式裝潢,如此強烈的視覺對比也成為它最大的特點。既便利又不失傳統樣貌,我認為這樣的員林以及夢幻三家等傳統產業,正是現代社會所難能可貴、需要被保存的美麗風景。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