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水餃工坊 提供身障者工作機會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梁佳怡、林慈葳/彰化縣報導】位於彰化二林的喜樂水餃工坊,是喜樂保育院創立的身障者庇護工場。員工蔡永祥自小罹患小兒麻痹,在歷經多次求職失敗後,偶然進入水餃工坊工作,他說:「有了工作後,生活變得比較有依靠。」在水餃工坊中,可以看見員工們忙碌的身影,從備料到包水餃的過程毫不馬乎,即使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體障礙,但絲毫不減他們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情。

喜樂保育院成立 投入身障者的照顧服務

喜樂保育院的成立者為來自美國的瑪喜樂阿嬤,當過護士、讀過醫學院的她,因聽到友人謝緯醫生提及台灣有很多小兒麻痹的孩子,在父母、丈夫相繼過世後,前往台灣來參與小兒麻痹孩童的照護工作。當時台灣小兒麻痹盛行,阿嬤看見孩童在地上爬於心不忍,不惜變賣家產,開始募集資金購地興建保育院,保育院於一九六五年成立。

早期的喜樂保育院主要照顧小兒麻痹的孩童,而後來因為公衛衛生、疫苗普及,一九九一年轉型為照顧智能障礙、多重障礙者的全日型照顧服務,現今保育院內約收容二百三十位院生,提供包括復健、作業活動、生命教育等服務內容。

喜樂保育院後來在替畢業院友的後續關懷追蹤中看見,身障的孩童大多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就離開了保育院,但明明有工作能力卻大多都只能待在家中。從中探究原因發現,儘管身障者參加了就業媒合,但在社會職場中大多是沒有無障礙設施的設計,以及難以得到像是同事、職場環境的接納感、認同感,因此他們大部分的人雖然有嘗試就業,但都無法達到穩定就業的目標。

喜樂保育院萬合院區提供身障者照顧服務。攝影/林慈葳

從照護到就業 提供身障者一條龍服務

喜樂阿嬤因為看見了這些畢業院友們的就業需求,便開始想哪些工作適合他們、要怎麼幫助他們呢?後來想到了包水餃這個只需要用手且難度較低的工作,在一個起心動念下,便開始籌劃建立水餃工坊提供身心障礙者們就業,希望可以為他們走人生的第二哩路,水餃工坊也於二〇〇六年正式成立。

水餃工坊剛開始只有兩至三位員工,負責包手工水餃販賣,幫助他們就業、提供他們一個能夠自食其力的機會,後來民眾得知喜樂水餃的消息,也都樂於幫助社會弱勢,因此便開始供不應求。看見營業額逐漸的增加,水餃工坊後來也跟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方案連結,透過政府人事費的補助,便開始聘用更多的身障者到這工作,現今水餃工坊的規模也不斷的壯大,員工數高達三十位。

照顧身障者不遺餘力的喜樂阿嬤,於二〇〇七年過世,為了延續喜樂阿嬤「以基督的愛去疼惜弱勢」的精神,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於二〇一一年申請登記許可,正式成立。瑪喜樂基金會除了延續阿嬤對身障者的關懷、照顧,更將服務拓展,開始了一系列的社會福利設施,其中包含了水餃工坊的業務。

水餃工坊員工蔡永祥分享他的故事。攝影/林慈葳

走在身障者求職這條路上

在水餃工坊工作的蔡永祥,為小兒麻痹的患者,他約七、八個月大時發病,因父母忙於務農疏忽未能及時察覺,因此延遲送醫治療,導致蔡永祥右腿沒有力量行走。由於蔡永祥的殘疾,無法幫忙父母務農,在國中畢業後便進入西裝店當學徒,做了約十年的時間,不幸的是,後來的成衣業崛起,蔡永祥回憶道:「一條街有十幾間西裝店,後來就都沒有了。」

在西裝店老闆決定結束營業後,蔡永祥改成在家幫忙街坊鄰居改衣服,但由於鄉下人數少、訂單有限,當時的經濟狀況很不穩定。為了撫養小孩長大,蔡永祥不得不出去尋找工作,他曾接受過政府擴大就業的協助,到車站、人群聚集的場所擔任節能、節水標章宣導人員約一年時間,也曾擔任送報員持續十五年,在一次送報同事的介紹下,蔡永祥便抱持著「那就厚著臉皮試做看看的心情」,到水餃工坊應徵工作。

起初的蔡永祥,在早上送完報就會到水餃工坊工作,這樣日復一日,但隨著時代的更迭、網路的崛起,報紙發行量不斷下滑,蔡永祥再次面臨失業危機。後來永祥透過勞動部與水餃工坊合作的多元就業方案,成功地獲得水餃工坊的留用,開啟了他長達十五年的水餃生涯。對於水餃工坊的工作,蔡永祥說他很喜歡,因為同事也都是身障者,較能互相理解,工作壓力也相對之前在社會職場來的小,重要的是有了工作,「心裡變得比較有安全感了。」

除了蔡永祥外,在水餃工坊工作的另一位員工何美惠,是喜樂保育院的院友,同樣也是小兒麻痹的患者,在進入水餃工坊工作之前,曾接受政府就業輔導,在溪湖國小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但由於是短期性的工作,在結束國小的工作後四處求職碰壁的她,開始了長達三、四年的就業空窗期。

身為單親媽媽的何美惠,後來透過鄰居的介紹,因而來到水餃工坊求職,如今早已是工作十五年的資深員工,儘管因為包水餃需要長期坐著、維持同樣姿勢,導致肩緊、手臂痠痛,但她仍然十分熱愛水餃工坊的工作。對於來到水餃工坊後的轉變,她提到自己之前個性比較孤僻、容易暴躁,但因為來這上班,「有一份開心的工作,保持心情愉快,現在都會跟同事開玩笑了。」

執行長林玉嫦分享她與保育院的故事。攝影/林慈葳

從受幫助到幫助人 創造身障者的微笑曲線 

擔任瑪喜樂基金會執行長、喜樂保育院院長的林玉嫦,她同時也是在喜樂保育院長大的院友,提及喜樂阿嬤,院長說阿嬤是她生命中的貴人,母親在她三歲那年過世,同年她罹患小兒麻痹,因父親無力撫養生病的她,因此將她送往台中的育幼院。機緣巧合下,喜樂阿嬤剛好跟台中育幼院院長認識,在她六歲時,被轉銜至專門照護小兒麻痹患者的喜樂保育院。

「到了喜樂後,命運大不同。」院長如此形容這個轉變,她不僅在這受到教育、也受到了醫療、金錢、就業等幫助,尤其喜樂是專門照顧身障者的機構,更適合她的情況,而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令她也產生了想要助人的心。對於繼續留在喜樂工作,她提及原本是不在計畫當中,但她說「因為我本身也是受照顧的孩子,所以能夠更同理他們的需要」,同時也希望能夠將喜樂阿嬤對於身障者的愛延續下去。

林玉嫦提及現今水餃工坊一天約可以生產兩萬粒水餃,員工分為正式員工與論件計酬員工,正式員工的薪資是照勞基法,而論件計酬的員工薪資是照有無幫忙備料作為區分,有幫忙備料的話,包一顆水餃可以得到〇.六元的薪資,沒有的話則是〇.三元。至於喜樂水餃的販售通路,主要是藉由網路故事行銷、寄賣站等方式來進行販售,現在喜樂水餃共有四十一個寄賣站,很多都是愛心商家幫忙寄賣,至於為何沒上架到一般通路,林玉嫦說到由於超商的上架費太高,希望將喜樂水餃的營業額能夠用來全數回饋到身障者身上,除了發給員工薪水外,每年水餃工坊也會舉辦一次員工旅遊以及發放年終獎金來回饋水餃工坊員工。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這是水餃工坊成立的理念,因為看見了身障者的就業需求,因此建立了這個庇護工場來幫助他們。而對於水餃工坊的員工留用的評分機制,林玉嫦說起初原本有幾個評估標準,分別是工作能力、工作態度、溝通技巧、基本算數能力等,但很多個案可能因為智能障礙、精神障礙,生產水餃產值無法達到標準,這令她心中產生了疑問,他們無法達到評估標準,「還要服務他們嗎?」而答案是需要,因為很多個案除了是提供他們就業機會外,更多的是代替家庭的功能提供照護,若個案回到家中,可能就會面臨無人照顧的狀況。

在面對身障者這些的需求,林玉嫦說評估機制要從需求做調整,「照顧個案須有彈性,需求擺第一」,在水餃工坊剛成立時,為了翻轉民眾對於身障者包水餃是否有衛生疑慮的迷思,也將水餃送至食品安全機構進行檢驗,她也表示喜樂水餃通過HACCP、ISO22000等食品安全驗證,喜樂水餃不僅能讓消費者吃水餃做公益外,「水餃本身更是談品質、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水餃工坊員工認真的包水餃。圖片提供/瑪喜樂基金會

台灣第一座身障者就業園區 募款計畫

瑪喜樂基金會長期以來致力於身障者的照顧、就業,於二〇一八年開始規劃成立台灣第一座身障者的就業園區「方舟園區」,林玉嫦解釋,雖然當初水餃工坊開幕時,彰化縣長以及總統馬英九有幫忙做代言,但由於喜樂保育院創立時,立案的是照顧服務機構,根據私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規定,並不能提供就業。因此在四年前開始規劃、貸款購地,希望能夠建立新的園區提供更多身障者的就業服務。

對於方舟園區的規劃,林玉嫦提到,會將服務的對象從地區擴散至全台灣的身障者,會規劃員工宿舍、安排不同職種的職業訓練與工作,不僅為身障者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更達到「讓更多身障者生命有尊嚴、自食其力」的目標。

今年是方舟園區向衛福部成立專案募款的第四年了,距離目標一億六千萬,至今仍相差一億元,對此,她說這是喜樂在台五十六年新的藍圖,目前沒有一間庇護工場是自己購地興建工廠,喜樂是台灣第一個,同時她也表示感謝民眾、企業的愛心捐款,讓方舟園區在今年九月能夠動土,雖然離目標金額還差很多,但今年是瑪喜樂基金會成立的十週年,也是喜樂阿嬤的一〇七歲的冥誕,她認為既然收到善款,就應該要動工,特別是在這別具意義的日子裡,也宣告從喜樂阿嬤手中接下這件「一生最美麗的事情」。

而在面對疫情,林玉嫦表示,因為水餃工坊主打的是網路行銷,疫情大家大多都是待在家中,宅經濟導致水餃工坊的銷量有所提升,但是喜樂保育院的照護以及方舟園區的捐款有所下滑,仍需要大家的捐款、幫助這些身障者。


造成身障者們難以就業的因素。製圖/梁佳怡

採訪側記

在水餃工坊外,看著水餃工坊的員工雖然辛苦,卻都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他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有如兩位受訪者所說的,在水餃工坊他們得到的不只是一份收入,更多的是自信跟一份歸屬感。除此之外,我們也參觀了喜樂阿嬤的紀念館,聽了簡單明瞭的導覽並了解到,瑪喜樂基金會的成立到發展都是十分不容易。

延伸閱讀

愛加倍庇護工場 築起身障者的家

喜樂愛加倍輪椅舞團 挑戰極限

三三吾鄉 打「皂」喜憨兒溫暖故事

大溪月光餅 喜憨兒做給你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204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300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69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6,953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47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30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848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喜樂水餃工坊 提供身障者工作機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0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