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對於課業不好的人有何幫助和改善?(國中生公民記者)
教育部的攜手計畫把目標設定為:「針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有效的補救教學」,對於弱勢群體(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或成績不佳者,能夠給予更多的資源與時間,進而達到教育上的實質平等。
「學校覺得怎樣的人算課業不好?」實施各種補救政策時,政策內所包含的學生範圍,各級學校必有一定的標準、規定。屏東縣中正國中的老師認為:「課業不好並不一定只考量表面上的成績,師長們更在意的是指派的作業是否完成。如果連師長要求的功課都沒有完成,怎麼期待學生能有成績上的自律呢?」自律性的產生,或許是家庭背景,或許是個人個性,但對於功課完成,應是學生身分的本分、自我盡責。
「學校是否決定拆班上課?」有些國高中學校有分科的數理資優班及語文資優班,但相對於多數的資優班,還是有數量較少的學校設有補救班,然而,是否拆班上課的問題,仍然有待思考、衡量。A同學認為:「不應拆班上課,若拆班上課會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因懷疑自我實力,而造成心理壓力,反而形成學習阻力,得在相同的環境學習,才能夠同時進步。」而B同學則認為:「與相同能力的同學一起學習,教師越容易調整教學進度,資優班能進度超前並額外補充課外知識;加強班能付出多些時間、心力在自己較拿手的科目或才能。」雖然早種選擇各有千秋,但兩極結論的說法,顯示該議題仍然值得探討、研究。
「學校的課業內容能否改變?」從2001年國中基測至2014年的國中會考,課本的內容也隨著時間而改變,直到現今的108課綱,課本內容再次調整。學生們對於課業壓力的應付,通常會有不同的紓壓方式,學生們認為:「希望能在減少各段考的單元量,讓學生有更多時間運用在個人興趣上。」而對於此問題,老師們的回應為:「學校的進度也是按照教育部的規定,而且各學校、年級採取的版本不相同,難以更改。甚至有些老師對於108課綱的編排還不太熟悉,更不可能在短期內更改。」學生與老師的回應有些差異,究竟教育部會再度更改課本內容嗎?對於學生的想法,教育部又會如何回應呢?
學校會對於這個問題,利用哪些方法改善?在改善的部分,老師與同學有了相同的共識:1.可以將課業不好的人留下來進行個別輔導(一對一教學)2.可以加開補救教學班,時間是放學之後,由各科老師教導3.也可以利用早自習的時間教學,多一些幫助、多一些關懷,給予他們自信及讀書動力。
屢次在新聞媒體上聽聞學生因課業而自殺的消息,這幕後黑手便是家人或同儕間的刺激。適時給予孩童休閒與放鬆,從事自己的興趣,應成為教育部編課程時的重要考量,免得讓孩子童年留下深不可測的傷疤。
採訪人:邵詠軒、林聖洋
文字:徐緯芹、柯宇軒
文章:藍筱茜
拍攝:蘇子祐
剪輯師:林秉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