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憂鬱患者 給予適當的陪伴與關心
有些憂鬱患者其實並不認為自己有著憂鬱的傾向,也就是病識感較低的情況,患者容易 長期身陷負面情緒裡而造成憂鬱,身旁的家人朋友應多給予適當的關心與陪伴,切忌不 得太過急躁與多餘的鼓勵與心靈雞湯否則會本末倒置。
負面情緒是每個人都存在的課題,不過身陷負面情緒長達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可能 代表有著憂鬱症的傾向,如果感受到不愉快或悲傷難過時,可以試著找人傾訴,而身 旁的親朋好友可以多陪伴與多傾聽,不給憂鬱患者無形的壓力,有些憂鬱患者會有較 低的病識感,也就不會特地尋求協助,對於病識感的問題 實習心理師 陳聖文表示:
「分成幾個階段從高到低,有很大的病識感那他就會發現他是生病的狀態,那他也是願意
積極配合就醫,那再低一點點是他知道自己生病了或是自己狀況比較不好,但他覺得自
己不需要醫療或是專業的協助,再往下第一點就是知道自己有些不對勁,但歸咎於太累
或是一些原因像是身體不舒服,不認為是生病或不需要就醫,最糟糕的就是完全不覺得
自己有一些狀況或是自己生病了。」
可以把醫生或心理師當成傾訴的對象,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被 負面情緒壟罩的時期,身旁的人可以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著想,與其說:「加油,你可以 的,這不是病你不需要藥物控制等等...」,他們更需要的是你的適度關懷與陪伴。陳聖 文表示:
「不易睡著或容易醒來或是中斷睡眠,其實睡眠的指標算是蠻重要的,還有食欲不振跟情
緒上自己發現比較低潮或絕望,對未來沒有什麼希望感,我們人都會有一些心情但如果
持續到兩個月持續比較低潮的情緒,我們就會希望著周遭的人或自己注意到這些狀況可
能需特別的幫助與關注。」
不管是自己亦或者是身旁的人發現有憂鬱傾向的症狀,都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尋求幫助,
身旁的人除了多陪伴與關心之外,避免反駁患者而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發揮同理心。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盧品皓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