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身障人士開啟通往桌球的路 —蕭存沂教練
每個人在平常生活或路上可能會看到一群因為先天或發生意外導致行動不方便的身障者們,在民國110年三月底由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國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的人就有大概119.8萬人,約佔了全國總人口的5.1%。
(左圖來源為衛福部從歷年到110年3月底的身障人士統計圖)
民國76年,一群愛好桌球的殘障朋友在台北市社會局殘障福利服務中心輔導下成立了『向陽桌球社』,藉由休閒、復健、競賽激發殘障者運動潛能吸引了無數身障朋友的參與,更引起全國廣大的迴響,國內殘障桌球運動就此蓬勃發展,81年起我國殘障桌球在國際間嶄露頭角,屢獲佳績,更勇奪殘障奧運銅牌,殘障桌球成為我國殘障運動的一環。為因應這股殘障桌球運動的興起和培育國手,85年積極籌組『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並由創社社長劉明堂擔任籌備會主委,結合社會資源與民間力量,終於在86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殘障單項運動協會---『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資料來源: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
這次的主角蕭存沂蕭教練,出生於嘉義布袋鄉,因為國小時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桌球這項運動後而展開他當桌球選手及桌球教練的生涯,雖然在當選手時沒有入選為國家代表隊過,但他的實力有成為國家代表隊的資格,但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中總是缺少一部份而沒能入選,而在民國82年退伍後到真理大學的蕭存沂教練,經由文化大學的老師統合為殘障的朋友提供桌球訓練,而這一教就持續了幾十年直到現在仍在繼續,甚至成為中華民國殘障桌球國家代表隊教練的一員。
(右圖中為蕭存沂教練,蕭存沂提供)
羨慕練球休息時的美好而加入
蕭存沂教練在小學二年級時和鄰居相約騎腳踏車到學校玩,而剛好看到他的學姐在學校操場旁的桌球教室練球,那時候他們在窗戶旁看了很久,發現在練球的休息時間會有一些補給品比如麵包、牛奶等,在當時的年代,除了正餐以外很少有機會能喝到牛奶,總覺得那是奢侈品,對當時只有二年級的蕭存沂非常有誘惑力,而後來到三年級時老師剛好要選拔新的選手,經過一連串的篩選後如願加入到桌球隊。
選手生涯中高光時刻
到了蕭存沂國小五年級時他曾經打過全省的主席盃並得到第一,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五年級組的冠軍,這算是他人生中第一面大賽的金牌,賽後回到位於嘉義布袋的家時沿路都是放鞭炮歡迎他,父母也對他感到光榮。有一件事對他而言覺得有點遺憾,就是沒有當選過國家代表隊的選手,不過實力有達到國手級的水準,甚至在他高中時民生報還用「徘徊在國手邊緣的蕭存沂」當標題來介紹他,可惜因為一些因素沒能入選,後來因為桌球實力受到賞識,在當兵時成為了陸光隊的一員。
活用桌球專長幫助殘障選手
民國82年退伍後,經由母校文化大學的老師找去帶領殘障朋友打桌球成為殘障桌球教練,去當時的「向陽桌球社」現今改為台北殘障桌球協會,那時就固定每一個禮拜兩到三次在那做義務指導,蕭教練表示自從開始教殘障朋友打桌球後發現殘障桌球的選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成長過程都可以寫成一本甚至好幾本書,和他們接觸久了對他來說,可以從中學習到,在社會上的弱勢,更應該要有一個願意付出的心情幫助他們,像他現在每個禮拜固定在殘障桌球協會做義務指導,有時候兩個小時的教球時間他都自動加到三個小時,就因為他們想要把自己的球技增長,既然自己的專長是桌球他希望他可以多付出一些時間,然後在球技上能夠好好協助讓他們能更加進步打得更好。
這位從小開始接觸桌球且雖然沒入選國家隊,但實力接近國手的蕭存沂,分享他在當選手的成就及成為教練後的一些心路歷程,藉由蕭教練從開始接觸到殘障桌球的契機,並開始教殘障朋友打桌球到現在,讓大家認識到為殘障朋友提供桌球運動及教練的場地「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