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循環差距報告》:循環經濟有望助全球控制升溫在2℃以內

文字-A A +A

未來各國勢必依照其概況並在全球總體趨勢下,依照各自的經濟體質以擺脫線性模式,主要因為各國的七大社會需求發展各異。若要落實循環的概念,就勢必要讓「資源、供應系統、社會成果」三者呈現正向的循環。例如製造業能夠採用創新的方式或材料,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帶動社會氛圍更珍惜資源,進而正視環境現況,不斷精進。

 

2021《循環差距報告》。圖片來源:擷取自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

控制全球升溫 循環經濟成焦點工具

2020、2021年因為COVID-19疫情,全球線下實體活動幾近停擺,讓眾人看到減碳若獲得全面性的行為改變,也許有機會減緩溫室氣體排放,讓地球升溫控制在2℃以內,並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

非營利組織Circle Economy針對2021年循環經濟的發展,量化能源及資源的消耗,發表2021年《循環差距報告》(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然而,當前沒有任何國家完成了循環經濟的系統性變革,所有國家都是循環經濟的「發展中國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的經濟只有8.6%是循環經濟,存在著巨大的循環度差距。根據報告的估算,即使全球175個諦約國遵守各自制定的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本世紀末地球均溫仍預計上升3.2℃。

而好消息是,只需要再縮小8.4%的差距,讓目前8.6%的數字再翻一倍到17%,就能填補循環經濟發展差距。透過智慧型策略並減少材料消耗,循環經濟能夠減少全球39%溫室氣體排放量(以2019年為基準),節省28%的原始資源使用,依此推估,2032年之前有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

因此「系統性」地徹底改變過往的線性經濟「取用-製造-浪費」的思維與行動模式,以及使用「循環經濟」,成為當前全球淨零排放的焦點工具。

循環經濟將用過的物品視為資源,有助減少浪費與原物料耗用。製表:吳宜靜(底圖來源:Freepik

各國推淨零目標 移動/運輸是碳排最大宗

目前僅有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歐盟等14個國家將淨零碳排目標納入該國法案,而美國、中國或歐盟雖未將淨零入法,卻也宣示了至2050年欲達成的淨零目標,讓排放的溫室氣體透過其他區域(例如:在其他國家引入較低碳排的能源)或其他方式抵銷(例如:碳抵換、碳捕捉)。

現階段之所以目標一致、策略各異,主要是因為各國的七大社會需求發展不同,因此未來各國勢必在全球淨零趨勢下,依照各自的經濟體質概況,擺脫線性經濟的模式。

七大社會需求

  1. 住房:新的建設以及住宅維護將產生最大的排放足跡,低收入國家的情況更加顯著。
  2. 營養:為了滿足營養需求,每年有大量農作物生產、牲畜的養殖,透過非常短而快速的生命週期,產生大量快速積累的排放足跡。
  3. 移動/運輸:人們對移動的需求也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交通建設的所需的材料、科技就占了大部分的排放,此外化石燃料消耗也是重要的排放源。
  4. 消費品:消費品包含了廣大的類別,從電器用品到成衣、或清潔用品。這些商品大量使用棉花、合成材料。
  5. 服務:服務的類型包括教育、公眾服務、商業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相對較小,通常與專業設備、辦公室設備、特定基礎設施相關。
  6. 醫療保健:隨著人口的擴大、老齡化,以及全球整體增加的人口數,全球醫療保健服務正在增加。除了建築物,典型的醫療保健資源包括資本設備的使用,例如:X光機、藥品、醫院設備(床)、以及一次性用品和家庭護理設備。
  7. 通訊:通訊的需求越來越重要,從個人移動設備到數據中心的各種設備和技術。未來也會是循環經濟的推動力之一。數位化可能淘汰實物產品,或更有效利用現有資產。

非營利組織Circle Economy針對2021年循環經濟的發展,量化能源及資源的消耗,並在2021年《循環差距報告》(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指出,當前七大社會需求中,以移動性的碳排放最多(17.1Gt CO2)[1],其次為住房(13.5Gt)、營養(10 Gt)、服務(6.4 Gt)、消耗品(5.6 Gt)、溝通(3.5 Gt)、和衛生保健(3.0 Gt)。

當前七大社會需求中,以移動性的碳排放最多(17.1Gt CO2)。圖片來源:ND Strupler(CC BY 2.0)

而該份報告也強調,若要落實循環的概念,就勢必要讓「資源」、「供應系統、「社會成果」三者呈現正向的循環。例如:製造業能夠採用創新的方式或材料,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並帶動社會氛圍更珍惜資源,進而正視環境現況,不斷地精進。

  • 供應系統:分為物理系統,包括道路基礎設施、技術、效率等;社會系統,包括機構、企業、社區、市場。
  • 社會成果(SOCIAL OUTCOMES):指的是特定活動的結果,為社會帶來有利的影響或改變。

《循環差距報告》提6大目標、21項策略控制碳排放

《循環差距報告》提出六大具體措施:其中分為二項目標,包括最小化岩石圈開採、以及最大程度減少材料分散和損失;以及四項戰略,包括減少材料用量並提升物件使用效率、維修或再製造以延長產品壽命、以再生資源取代化石燃料或有毒物質、回收資源再設計與利用。

這些策略均體現了近年來循環經濟的核心作為,以及經濟市場開始從石化業撤資,並且轉向再生能資源系統的趨勢。

該報告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假設未來以前述六大具體措施為基礎,實踐延長汽車壽命、減量超過消費、永續食物製程、減少樓地板面積、增加住宅壽命、資源有效運用等21項「干預」(DISRUPT)策略,預計能夠減少39%的溫室氣體排放(以2019年為基準)。日積月累之下,極有希望可以在2032年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8℃,並在2050年達成淨零。這項估算無疑賦予了循環經濟一圈天使光環,也意味著人們實際的作為能使改變發生。

循環差距報告》提出四項戰略(上圖)與21項「干預」(DISRUPT)策略。資料來源: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製圖:王迺卉(上圖)、吳宜靜(下圖)

台灣不缺席循環經濟 但體質虛幻

台灣曾在2015年提出國家自訂預期貢獻(NDC)目標,預計2030年要讓排放量回到2000年的水位。雖然政府已提出在能源、工業、住宅、服務業、運輸業、農業、廢棄物等部門的大略方向,卻仍缺乏具體的減碳策略,僅能從我國2020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中略探一二,但其中的具體路徑仍不明確,並未說明減碳策略如何搭配才可達到實際減碳效益。整體效益如同以井窺天。

因此,若能依照台灣現況,參考《循環差距報告》的全球路徑以及社會七大需求評估,建立台灣專屬的減碳路徑,不失為踏實的第一步。下篇將介紹該報告的干預策略,以及台灣在全球減碳路徑中如何找到自己的路。

 

註釋

[1] 1 Gt=1 gigatons=十億噸

參考資料

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1, ECECUTIVE SUMMARY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7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2024-03-28
瀏覽:
1,465
推:
1
回應:
0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2,099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2,015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708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473
推:
22
回應:
0

2021《循環差距報告》:循環經濟有望助全球控制升溫在2℃以內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8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