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茄萣濕地開路案― 1-4號道路,濕地通往盡頭最後一哩路

2022/05/12 15:38
3,38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眼看少數人的利益預計要

一路攔截水源回饋給我們乾旱……」

-吳晟〈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二零一六年八月底,高雄市政府「高效率」地二度通過茄萣1-4號道路計畫環評審查,不繼續進入二階環評。政府無視於在地的聲音,執意開路,茄萣濕地心臟地帶即將被切割,茄萣居民無所適從,黑面琵鷺該何去何從?

聽說,茄萣有一塊濕地

  「聽說,茄萣有一塊濕地。」這是在茄萣「流傳」的一句話。

  茄萣位於高雄市西濱最北端,而濕地位在茄萣行政區的中心。時間推溯至荷治時期,這裡就是「窯港內海」。日治時期,需要開採工業用鹽,茄萣濕地當時被稱為「竹滬鹽田」。一九八七年歷經社會變遷,台灣產業逐漸轉型,也因興達港興建,當時縣政府將漁港的廢土填入鹽田,茄萣的曬鹽業告終,這將近約171公頃的鹽田在荒廢後,由於沒有人為的開發,逐漸成為候鳥遷徙的好所在,其中還包含國際級保育鳥類黑面琵鷺。

  2008年,楊秋興任內,因「興達港漁業特定區計畫」,不顧地方反對,開闢1-1、1-6號道路,於2011年完工,濕地被切割成南北兩側。這期間,茄萣濕地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至於從2002年至今爭議不斷的1-4號道路,全長947公尺,貫穿國家暫定重要濕地「茄萣濕地」區域內,2011年送交環評專案小組,於2014年第一次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2016年環評陸續接二連三的闖關成功。

  關於這條南北向的1-4號道路,對茄萣民眾來說是沒有實質上的幫助的。它往北既沒有通過二仁溪直通台南市區,讓民眾的生活更便利,更是一路通往茄萣公墓。而往南通往莒光路,這對茄萣居民來說就是一條「無感」之路,因為大家的生活圈其實都在大台南地區。

照片

「我們失去的是假日風景,他們失去的是生活本身」

環境運動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支線,一個是「保育」,例如茄萣濕地、美濃黃蝶翠谷等;另一個是「公害」,例如六輕、國光石化等。後者使民眾直接地感受到自身權利受到侵略與挑戰。因此,相對於「保育」,會更積極去抗爭,例如當年的國光石化,激起當地民眾強烈抗爭。

  回頭看茄萣濕地,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滯洪池和儲水庫,若今天濕地消失,颱風天可能就會有好幾噸的水淹埋茄萣街道。除了儲水,濕地又被稱作「地球之腎」,若沒有了濕地,茄萣的空氣品質可能會更糟。在議題操作上若能和人有連結,大家會比較願意去關注。

  環境議題談到最後,其實都在思考「發展的想像」。以茄萣為例,道路的開發,真的會帶來工廠、房子和就業機會嗎?還是這都只是政府給茄萣居民的泡沫幻想?茄青們是真的不反對開路,但他們希望的那一條路,是能幫助茄萣藉由濕地帶入觀光人潮、改善生活,讓在地居民認同感和榮譽感提升的那條光明之路。吳明益在《濕地 石化 島嶼想像》寫下的這段話:「我們失去的是假日風景,他們失去的是生活本身」,政府與地方該如何建立起完善的機制,進行對等的談話,是執政者一直忽略,但卻是許多環境爭議的核心問題。

「當代文明站在一個分叉路上:未來的一條路是我們熟悉的平坦高速公路,快速地通往災難的終點,另一條未曾走的路則是我們最後一個機會,可以帶來地球的保育。」—《寂靜的春天》

一路走來,這座島嶼失去的是湛藍的太平洋海灣、美麗的西部沿海、數以千頃的原始森林。當保育類動物被迫遷徙棲息地、當無辜的居民成為癌症探測器、當兩千三百萬個肺成為空氣清淨機,我們在想,環境正義,會不會有真正落實的一天?那些飯店、工廠、高速公路,是否能真的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茄萣濕地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