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ACEEE國際能效榜前十名! 台灣奔向淨零路上,別忘了節能政策
儘管淨零路徑圖提出了運具電動化跟淨零建築的導入目標,不過,這代表我們更需正視ACEEE能效評分卡對台灣的評價,諸如:過於寬鬆的燃油效率標準、缺乏建築能耗揭露與節能翻修誘因~
(資料來源:ACEEE)
大規模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是抑制增溫於1.5度以下的必備措施。依據IPCC分析,全球若於2050要達成淨零排放,能源密集度必須較今日減少55%以上,平均換算下來,每年進步幅度要有2.6%才夠。
為衡量各國在這方面的政策表現,美國能源效率經濟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ACEEE)自2012年起,每兩年發表「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評比能源消費較高的國家其能效政策績效。今年4月剛發表的最新報告,涵蓋了囊括全球逾8成能耗量及GDP的25個國家,台灣更創下歷來最好的第8名成績,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德國意外落居第三,法國因亮眼「運輸」政策首次奪冠
ACEEE整合了各項統計資料以及各國專家問卷調查,針對: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共計36個政策與績效指標進行評分。如國家整體進展的觀察面向包括:能源密集度的變化、節能投資、節能目標等;工業部分則有:強制能源查核、自願性能源協議等指標。
本次評比結果,以法國的74.5分排名最優,其次為英國(72.5分),過往的榜首德國(71.5分),今年落至與荷蘭並列第三,其後為義大利(68.5分),前五名均在歐洲。
法國居首的原因,在於運輸面向拿到高分,如針對高排碳車輛設計的獎懲費率,向其收取費用於補貼電動車。此外,該國除了204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在鐵路發展與維護的花費,更比在公路花費多了3%,彰顯推動公共運輸的力道。而建築方面,法國制定現有房屋的建築能效標準,並製定積極建築節能改造計劃,每年節能修繕戶數要達50萬以上。也與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擁有全面的強制性建築規範,要求建物進行能耗資訊揭露。
法國因運輸(藍色)政策表現突出,首次奪得「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榜首。 (資料來源:ACEEE)
由於總能源消費量高居全球第21名,故從2016年開始,台灣也被ACEEE納入評核,該年在23國中排名13,2018年進步至25國中的第9,今年排名第8創下歷年最佳,不但首次贏過中國,在亞洲更僅次於日本。
但,若僅以排名來論證台灣能效表現有成,實則錯失了藉此檢視能政策盲點的好時機。
台灣排行第8,但節能投資落後、工業節能也欠誘因
觀察台灣四個面向的成績,以整體政策得分最高,運輸部門得分最低。
整體政策名列全球第5,源自2013~18年間能源密集度改善幅度達12%,在25國中名列第6位。在ESCO(能源服務業)市場規模上,其引用資料顯示台灣達7.6億美元,相當於GDP的0.08%,為25國中第二高。本次亦有節能目標評分項目,法、德、義、日、阿聯等五國,均設定每年減少總能源消費量1%以上的絕對量目標,台灣僅有能源密集度的改善目標,故評分較低。表現較差的還有人均能效投資(僅7.68美元),難以跟加拿大的97.6美元、德國的85.4美元相比。
而人均能源效率相關研發經費,台灣也只有1.24美元,低於日、韓的人均5美元,ACEEE對此建議臺灣應提升節能投資。依據三月底公布的淨零排放路徑預算規劃,在節能與鍋爐汰換編列1280億元,相當於每人每年20美元左右的節能預算,雖然還趕不上德國,但已可與西班牙比肩,足以擠身全球前5名。
台灣整體排名第8,整體政策(棕色)表現最佳、運輸(藍色)得分最低。 (資料來源:ACEEE)
工業方面,台灣排名第7,受益於工業能源密集度調整過後名列第6,甚至低於德國,因此取得4分。此外,依據《能源管理法》,強制能源大戶進行能源消費的申報與查核,並要求設置能源管理人員的做法,亦被視為台灣在工業能效政策上的較佳作為。
可是,在自願節能協議跟能源管理系統導入,台灣的表現就比較差。多數國家提出的自願節能協議均搭配明確誘因,台灣則不明顯,未來如何透過經ISO 50001 能源管理認證的企業,提升工業能效政策的表現,應為可補強之處。
單位面積耗能低,但既有建築修繕不足、能效揭露制度也得趕上
建築方面台灣排名14,尤其在建築單位面積耗能上,我們是評比25國裡最低的。
不過,建築的容許耗用能源基準(MEPS)跟節能翻修,這些項目卻是最低。美、中等國,都已針對40項以上電器設有MEPS,但此次評分卡中,台灣僅對15項電器訂有標準。依據能源局統計,臺灣強制性節能規定能源消費涵蓋率,在服務業已達50%,在住宅則為53%,已實施MEPS、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及節能標章的電器用品,約占家庭全年用電量75%以上。由此觀之,電器標準涵蓋度不會是台灣建築節能最需改善的議題。
再看建築的節能翻修與耗能揭露,台灣評分相對較低。當歐洲國家多以低利貸款、賦稅減免、補助等誘因,搭配建築能效制度雙管齊下,大力推動既有建築的節能翻修時,台灣則缺乏相關驅動力。
台灣的建築單位面積耗能程度,位居ACEEE評比25國中最低。 (資料來源:ACEEE)
包括歐盟會員國、土耳其、英國,均具備完整的強制性揭露規範,台灣這次被評為「部分強制揭露」,但觀察實際運作狀況,僅有負有申報義務的商業大戶屬於強制揭露,這塊僅佔服務業能源消費量三成,寄望內政部即將上路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未來可在這方面扳回一城。
交通能效想再升級,有賴提升貨運規範,並且加強推廣公共運輸
最後看台灣得分最低的運輸面向,在此項目表現較佳的,有小客車燃油效率跟人均車輛行駛里程。但跟2025年燃油效率標準比較,當歐盟國與韓國的燃油效率標準均較現行水準大幅提升50%以上時,臺灣的進步幅度只有34%。
更尷尬的是,台灣還有被評為零分的項目:電動車市占率、貨車能效標準與智慧運輸專案。ACEEE依據2020年電動車新售市占率,台灣只有1%,不但不及領先群荷蘭的25%,也比中國(5.7%)、韓國(3%)遜色。至於在貨車能效標準,這項在四年前也拿零分,除了歐盟,中國跟日本在這項中都有拿分。因此ACEEE直接建議,台灣應制定更嚴格的輕型和重型車輛燃油效率標準。
公共運輸方面,儘管台灣名列第12,但公共運輸使用率低於日韓的30%以上。此外,近來極受重視的鐵路議題,我們投資在鐵路的經費,僅有投資於公路的16%,先不跟英國、法國等鐵路推廣大國相比,台灣甚至還低於中國(20%)。
鐵路vs公路的投資比例,以英、法兩國最高,台灣跟波蘭位居最末。 (資料來源:ACEEE)
回顧國發會公布不久的淨零排放路徑圖,引發各界熱議的話題之一,便是未來30年可能再翻倍的電力需求成長。但若要抑制未來的能源消耗和排碳量,無疑必須強化能源效率政策,可惜的是,台灣至今仍缺乏國家層級的能效行動長期計畫,來統合整體節能政策。
儘管台灣淨零路徑圖提出了運具電動化跟近零碳建築的導入目標,不過,這代表我們更需正視ACEEE能效評分卡對台灣的評價,諸如:過於寬鬆的燃油效率標準、缺乏建築能耗揭露與節能翻修誘因,唯有吸收這些寶貴建議,方可促使路徑圖提出的3000億節能與運具電動化投資,發揮出最佳的減碳成效。
參考資料:
ACEEE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 https://www.aceee.org/international-scorecard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