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山村裡的光節 延續龍崎惡地的故事

2022/05/23 16:44
4,390次瀏覽 ・ 6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龍崎,一個台南人口最少、老化問題嚴重的行政區,但卻擁有全球稀有的泥岩惡地所形成的獨特月世界景觀。台南市文化局聯合藝術團隊、藝術家與當地居民共同打造藝術展覽活動,除了提供一個讓民眾可以與自身和大自然對話的空間,也透過地方創生與新創活動,復興地方產業。

絡繹不絕的人潮,搭著接駁車的旅客開始聚集,今天跟著記者來到位於台南市龍崎區第三屆空山祭的舉辦現場,從2019年第一屆《空空的山》、第二屆《大地迴生》到今年第三屆的《惡地伏流》,一屆辦得比一屆更加精采,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也帶動了地方經濟。

空山祭以龍崎區地形多變的虎形山公園作為基地,沿著展覽路線走,剛好繞了公園一圈回到起點,十分適合訴說一個故事,民眾可以提著在地竹編藝師所編織的小燈籠和收集印章的冊本進入神秘多彩的視聽饗宴。今年空山祭以「伏流」為主題,創作者以「等待」佈局整體的藝術創作,表達在等待的過程當中期待著豐收的那一刻。策展人陳雋中解釋:

「然後我就覺得這個”惡地伏流”的狀態,很像我們在疫情的一個狀態,它也很像龍崎的狀態,甚至很像現在普世上很多偏鄉社區遇到的狀態,就是說其實有很多人默默在耕耘這些地方。」

過去,龍崎有國內唯一的炸藥工廠,在1990年代末,產業面臨轉型。在正式停業以後,中央政府為了處理事業廢棄物,計畫將這個地方規劃為垃圾掩埋場,但陳雋中覺得既然要放東西進來,為何不先把藝術作品放進來呢?先把人帶進山裡,來活化地方文化。在2003年的環評報告中指出,龍崎只有三種老鼠,但是根據台南社區大學在龍崎所拍攝的畫面當中,發現這裡完全是一個生態極其豐富的寶地,不僅有竹雞、白鼻心等動物在這裡生活,更有水鹿、食蟹獴和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

全球罕見的地質,為世界級自然保護景觀,關於龍崎掩埋場十幾年來爭議不斷,台南市政府去年通過劃設龍崎區約149公頃自然保留區及約132公頃地質公園,成為台灣首座同時具自然保留區及地質公園的世界級地景,而掩埋場計畫自然必須終止。藝術家策展人辛綺說明:

「其實有點像是被遺忘一個區域的感覺,那當小朋友去說明這個區域,好像也只能說是垃圾掩埋場的一個爭議的點這樣子,但是我們發現的是其實龍崎的生態的豐富跟它以前的文史脈絡下來,其實還蠻多發揮的事情,但是大家不知道也不知道怎麼去推廣這樣子,那我們就是有點像是用藝術的形式,然後去舖陳,然後跟講每年跟我們發現的田調的事情,然後跟當年我跟雋中所感受到的社會氛圍去融合這樣子。」

利用寓言性策展,每一件作品環環相扣成一連串的故事,讓觀眾能完整了解脈絡,體驗到龍崎的社會氛圍。陳雋中表示,他希望這樣的議題能夠延續下去,因為有龍崎早期前人的耕耘所累積下來的文化資產,他們才能夠把空山祭舉辦起來,才能有活出生命的藝術創作。陳雋中表示:

「我的議題性比較重,但是也不是真的很多人有感受這件事。不過如果你可以仔細去看那個寓言故事它是有影射到這件事。然後第二是作品方面我就是希望作品可以不那麼的一目瞭然,就是說不是創作一個樣貌,不是創作一個形式然後大家來看這個光有多好看這樣子。通常是這個藝術家他的創作本身就符合這個作品在故事裡面的形態。」

辛綺說之前進入到牛埔農塘裡,發現泥岩雖然是不透水層,但其實地面上的裂縫是能讓水滲透的,因此底下有豐富的地下水。而因為沖刷的情況嚴重,所以地表上有很多尖狀體,辛綺說:

「那時候就有一個跟我們一起進去探險的一個比較像是地質類的老師,他就說這個地形叫做「尪仔上天」,也就是很多個小土偶在地上, 然後那時候我才發現雖然我不在做龍崎的鐘乳石,可是原來我是在做龍崎的泥岩,那這些泥岩其實也是同時就是時間累積下來的,那後來我就因為被這件事情感動。」

讓辛綺感受到的是在地連結的記憶依然存在著,空山祭將這個美麗的地景創造了新的希望,讓來觀賞光節的民眾不只是欣賞這些藝術家的創作,也讓他們了解龍崎這個地方的在地故事。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簡語霈   採訪報導

台南市永康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