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兩制」也不行
香港的情勢演變,證明「一國兩制」不可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則證明,即使是「兩國兩制」,仍然會有問題。烏克蘭早於1991年獨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普亭照樣出兵攻打它。根本原因在於專制體制固有的侵略性。
專制離不開獨裁,獨裁離不開強人,強人必須樹立權威,才能執行威權統治。中國以前就有「殺大臣以立威」的觀念。大清國順治皇帝在攝政王多爾袞過世兩個月後清算了他的家。康熙殺鼇拜、嘉慶殺和珅、慈禧太后殺肅順,基本動機都是出於奪權加立威。其他國家何嘗不是如此,金正恩不就借用姑丈的人頭來立威。
當獨裁者在內部打遍天下無敵手,變成「獨孤求敗」之後,便可能會對外啟釁,企圖營造萬邦來朝的假象,鞏固威權。
1928年皇姑屯事件過後,張學良繼位為中國東北領導人。1929年初誘殺楊宇霆、常蔭槐二位元老級人物。接著,提出要取消蘇俄在東北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試圖取得一次外交勝利,以證實自己的能力,懾服眾心。結果,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史稱「中東路事件」。張學良最終以失敗收場,因為,招惹到更強勢的獨裁者。
西方思想家大概看到問題關鍵,最近德國之聲就有一篇評論,主張歐盟應當積極打造「全球化2.0」,在確保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前提下,就氣候、人權設立一套監管規則。同時也必須意識到,2024年美國大選後重回川普模式也並非不可能。美國現在是伙伴,但也可能很快讓歐洲人感覺比中國還要糟糕。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歐洲必須更加具有韌性,需要通過政治經濟合作以及重建自主的產業來實現這一點。
歐盟的成立背景,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主動向德國伸出友誼之手,希望兩國合作,共同對抗美國的經濟霸權。隨後,靠著自由市場經濟、民主制度、尊重多元文化、和基層主義(subsidiarity)的價值觀,不斷有新會員國加入。不但前華沙公約東歐會員國紛紛加入,連先前被視為蘇聯本土的烏克蘭也尋求加入歐盟。終於引起普亭出手干預。
普亭的干預引發「鯰魚效應」,讓歐盟各會員國團結起來,共同抗俄。主張息事寧人的馬克宏似乎不太受歡迎。歐盟與北約幾乎變成一體,本來要抗美,現在變成與美國合作共同抗俄。
普亭看起來逐漸黔驢技窮。只是因為普亭掌控大量核子武器,必須設法讓他敗得有面子,所以戰爭拖延下去。
西方思想家現在開始擔心戰後的問題。美國如果又回到川普年代的孤立主義和片面主義,那麼,歐盟和美國現在這種共同對抗專制政權的友好合作關係,可能再度出現裂痕。所以會有「全球化2.0」的想法。目的應該是想要不讓對抗專制政權的行動,演變成全面性的「反全球化」。希望想出一套不會讓獨裁者坐大的新全球化策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