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人權益組織「我是台灣行人」呼籲政治人物逆轉台灣交通「以車為本」思維

文字-A A +A

【圀傳媒/ 新北報導】

許多國家的交通原則,在1960年代前後都曾經「以車為本」,導致街道車滿為患,忽視了城市是為「人」而不是為車服務。台灣行人權益組織「我是台灣行人」認為,台灣的交通原則仍然在複製歐美國家過去走不通的老路,並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想改善交通壅堵?拓寬道路和增設停車場是最蠢的作法,因為這只是吸引更多車加入有限的空間。但這卻是台灣政治人物最愛做的事。因為台灣選民也是這樣想的」。

 

「我是台灣行人」舉以下兩個城市為例:

倫敦從2002年實施進入市中心須繳「塞車費」,馬上降低18%車流,費用拿去改善大眾運輸,讓私家車卻步,轉往步行+搭乘大眾運輸。

哥本哈根市中心尖峰時段,自行車交通量甚至超越汽車,成為主要通勤方式。這歸功於「刻意縮減車道和停車空間」,「劃設自行車道路系統」,而自行車專用號誌甚至會比一般號誌早變成綠燈。

 

「我是台灣行人」最終也期許「目前台灣的交通環境是不可接受的,我們需要往前走。至少至少,我們需要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最好還能有除了騎車開車以外的移動選擇。你可能不需要,但你的孩子、你家老人都需要」。

圖:「我是台灣行人」呼籲政治人物逆轉台灣交通「以車為本」思維(翻攝自我是台灣行人臉書)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2.01.09

圀傳媒

加入時間: 2022.01.09
109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台灣行人權益組織「我是台灣行人」呼籲政治人物逆轉台灣交通「以車為本」思維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