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傳統市場的功能

分類:
標籤:
文字-A A +A

近來,臺灣人對疫情的恐懼減緩,傳統市場的人流也逐漸恢復。不同於大賣場百物皆漲,傳統市場則出現「豐富中的貧窮」景象,農業比較興盛的鄉鎮尤其明顯。可能是因為沒有颱風的關係,傳統市場的蔬菜、水果價格相當親民。漂亮的白玉苦瓜有人賣1條10元,絲瓜3條50元。葉菜也有1把10元的。一些在地上擺攤的阿婆們,反正是自己種,自己吃剩的農產品,能賣出去就好了,並不太計較價錢。

臺灣的小農農業,其實無法與大賣場配合。大賣場需要穩定的貨源,小農根本沒有能力與大賣場簽訂供貨契約,只能靠傳統市場消納。近年,網購興起,但只適用於高價位,能夠保存較久的產品。廉價的新鮮蔬果,根本無法利用這類通路。

即使是傳統市場,攤位也都被菜販等攤商租走了,小農大概只能蹲坐在地上。有時還會被警察驅趕。

有些大城市會有假日花市、農民市集之類的設計,但攤位大都事先被分配好了,很多小農其實是看得到,但吃不到。

傳統農業社會有「趕集」的活動,大概就是大家約定成俗,在同一時段,前往同一地點互通有無。以前逢年過節,一些小農就會攜帶雞、鴨、農產品去廟口賣,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這種景象。

無論如何,傳統市場還是比較接近經濟理論所說的完全競爭市場。在高通膨時期,多少可以發揮一些穩定物價的功能,也吸納一些隱藏性失業人力。雖然攤位已經被固定攤商佔滿,但周邊場域還是能提供小農一些機會。如果在傳統市場周邊,可以劃出一塊固定場地,供小農輪流使用,那就更完美了。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7.28

Anthony

加入時間: 2012.07.28
447則報導
76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對「雞蛋之亂」的一些看法

2023-10-04
瀏覽:
4,045
推:
0
回應:
0

臺灣 -- 一個被聯合國遺忘的國家

2023-09-02
瀏覽:
4,044
推:
0
回應:
0

毛澤東應該是被史達林耍了

2023-08-07
瀏覽:
3,568
推:
0
回應:
0

四萬改一箍

2023-07-25
瀏覽:
3,693
推:
0
回應:
0

「台灣經濟四百年」讀後感

2023-07-11
瀏覽:
2,264
推:
0
回應:
0

對雙語政策的一些想法

2023-05-29
瀏覽:
1,728
推:
0
回應:
0

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兩區」憲法嗎?

2023-05-13
瀏覽:
4,889
推:
1
回應:
0

包圍與反包圍

2023-04-17
瀏覽:
3,498
推:
4
回應:
0

交通導護志工甘苦談

2023-03-26
瀏覽:
2,205
推:
0
回應:
0

鄰長才是中華民國最基層的政務官

2023-03-20
瀏覽:
5,037
推:
1
回應:
0

不要忽略傳統市場的功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3,986篇報導,共12,64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3,986篇報導

12,64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