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仙通橋蹲在那

2022/10/03 08:00
4,751次瀏覽 ・ 2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6
檢舉

仙通橋蹲在那

熙來攘往的車流經過,路人行走在路上,沒有人會停下腳步,關注路旁鐵條圍繞的角落裡,有一塊字跡模糊的水泥石碑,必須要靠近欄杆,彎下身體才能辨認出刻有「仙通橋」三個字。

這裡是位於台北市文山區興安里的仙岩路上,早期這裡有一座橋叫做仙通橋,橋下有一條溪流過稱做萬盛溪,仙通橋橫跨在仙岩路六巷往景華街的方向,在都市快速發展下,萬盛溪陸續被加蓋或填平了,仙通橋因此被迫拆除。

台北市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藉由文史工作者何文賢老師帶領走讀萬盛溪活動,重新認識這個被安置在角落的橋碑故事與當年煤礦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為此,公民記者陸續訪談文山區興安里陳啟東里長、興安宮住持李進財先生、從小在地生活的居民錢女士、世代居住於此的前台北市水利處副處長劉進興先生、及曾經為此事與市政府單位溝通協調的前台北市員李慶鋒等相關人士。

希望這個被公私部門協力保留在原址的橋碑,不僅是研究地方學的經典案例,同時期待未來在都市發展過程中還能有更多的想像力,例如以目前殘存的礦區遺址興建一座在地的煤礦博物館,將其串聯成一條文化廊道,為社區的人文地景賦予特別的意義,同時也為地方創生帶來無限可能。  

感謝以上受訪者願意撥冗回想仙通橋遷移過往,並對在地文化永續提出倡議。

感謝新北市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周朝南先生提供珍貴的煤礦工人老照片,豐富本次專題報導的內容。

總而言之,地方文物遺址的破壞往往是一念之間,如何重現其意義並與社區活化產生連結是現今重要的課題。

台北市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真實心、明華、貝思特 共同採訪 / 台北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