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蟹專家劉烘昌博士表示,保護陸蟹、保護動物和保護植物,基本上就是保護我們跟各種生物共同生活的環境,因爲陸蟹牠其實就是目前全世界陸生生態體系裏面,次級生物量最高的生產體系。
陸蟹牠的可食性是很廣,從落葉一直到植物的果實種子,到甚至連植物的枝條各種動物,牠只要能夠吃得到的牠都吃,所以牠是可以很快速的,尤其是枯枝落葉的部分,牠是很快的就把這種有機的養分,轉換成無機的營養讓植物再吸收。
在生態學中有兩個循環,一個是物質循環,一個是能量循環,陸蟹的存在就是可以讓這兩個循環迅速進行。
墾丁國家公園是陸蟹多樣性的熱點,因為台26線道路開發破壞陸蟹棲地,增加陸蟹媽媽到海邊釋幼的風險。
環保人士洪輝祥認為,這與國家公園以生態保育為首要目標是相違背的,每年公路局和墾管處要動員那麼多人力保護陸蟹過馬路,但母蟹降海釋幼的數量有限。
為降低母蟹過馬路到海邊釋幼遭「路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地方保育志工每年都會在台26線38K~42K的香蕉灣和砂島路段,安排3個梯次的交通管制,以「進十停十」的方式,讓陸蟹能夠安心過馬路,減少牠們遭遇路殺的風險。公路局2024年在道路下方打造陸蟹廊道3.0版增加陸蟹微棲地設施。
「路殺」不只是一隻陸蟹的消失,更代表著數以萬計的生命在瞬間消失。陸蟹媽媽在釋幼過程中所經歷的艱辛,體現了生命的韌性與價值,也提醒公私部門,每一個決策的背後,都可能對環境生態永續,帶來深遠的影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