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江差丸與台籍兵
因台灣島上經歷著不斷發生的政治移民與環境移民
尤其現在的情況更為加劇
所以我們寫作班展開一系列的台灣移民訪察
希望可以研究出移民的後果
也因為訪察的過程逐漸明瞭台灣真正的歷史 素素
洪素珠
二OO八年第一次見到呂寅生先生,他帶領著新莊仔的耆老與新生代重返左營軍區,尋找消失的桃子園!他不斷的在人群中裡解說桃子園來龍去脈,資料詳盡齊全,解開我與多數高雄人一樣的誤解,以為桃子園只是軍官娛樂中心,只提供軍屬娛樂場所,沒想到真正的桃子園是一處重要的台灣文化遺址所在地!台灣人民也會因技能不同,重新轉換身份,被國民政府接收的桃子園海軍基地,需要大量海事專業人員,時勢所需之下,呂寅生的父親在日治時期擁有修理軍艦的技能,還曾派駐到和平島,成了少數入住眷村台籍人士。呂寅生說,眷村裡一共有五十戶台籍住戶,分別來自澎湖、埔里、岡山。這些台籍眷戶後代因特殊身份,從小就體驗到省藉情結的差異.在眷村五湖四海複雜的情勢裡求生,呂寅生與藝人豬哥亮還是同學,但因住在眷村的身份,被左營在地舊部落的同學排斥,而又不容易融入外省級的群體中,成為族群裡的邊緣人。
呂寅生說,父親是日治時期的台籍少年兵,1945年台灣不再是日本昭和年代,父親從澎湖馬公搭乘“江差丸”交通船到嘉義布袋外傘頂洲外海,巧遇退潮擱淺無法動彈,又看到天空有美軍偵查機在巡視,險象環生,最後再轉到左營,搭火車上基隆,輾轉來到基隆外海和平島附近船隻甲板上工作,適逢8月14聽到收音機播出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日本軍隊頓時群龍無首,台灣的資源因長期支援日軍戰爭,戰後百廢待舉,還好台灣人民非常的守紀律,即使民生物資匱乏,窮到如乞丐,在沒政府管理狀態下,還是互相扶持渡過難關,呂先生表示,父親黯然解甲歸田回澎湖,直到中國撤退來台的海軍,入駐左營桃子園,因缺乏海事技術人員,才再度徵調這些台灣少年兵編入部隊。1948全家從桃子園軍港遷入眷村。
呂寅生當時已三歲,對桃子園村有些具體印象是從六歲開始,因為軍區內有很多不為外人知道的事跡,他親眼看到日治時期廢棄的灰窯區裡關著瘋子!這些人因在中國家鄉被國民黨「拉丁」,被迫隨部隊撤退來台,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返鄉之路又遙遙無期,導致情神分裂,終生被拘禁在營區!呂寅生還把日軍遺留的義大利製作的敢死隊自殺式水雷設備當玩具,所以可以畫出水雷的圖形。
整個桃子園因國民黨軍隊的入駐,重新改造,台灣的歷史也被重新架構,此時讓人體會到台灣島上的人民族群,因政治與環境的差異,移民不斷的展開,好像是一場世紀大舞台,不斷上演不同的演員,有人是因為鞏固政權被驅動遷徙,有人是被政策強迫遷村,有人是為經濟或生存所需而主動移民,更有人是一無所有,選擇隨波逐流,遷移的演替過程,寫下許多悲歡離合的移民生命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