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傳統教育 自學家庭教育是關鍵
近年來因少子化關係,教育必須推動轉型,在傳統課綱已經安排好教課內容與進度下,部分家長覺得教育內容太死板,因此有「實驗教育」的出現,按照教育部提倡的五育併進下進行排課,對於不一樣想法的家庭是很好的管道。
自學為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相較於典型教育,彈性度是更高的,沒有固定的教學場域,並且可以規劃團體自學或個人自學等,教育部為保障孩童有基本教育權利,家長必須提出自學計畫並經核准才可自學,然而每個人學習狀況都不同,必須依照孩子學習的速度和方式,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引導,對此國立臺北市立大學大一動藝系 葉柏妤家長表示:
「高中的時候會比較focus在所謂的藝術學系或教育學系,那YOKO (柏妤)是因為她要走跳舞的,她屬於藝術學系的,所以你可以針對個人興趣大量排時間在學習上面都沒有問題,國英數社自還是要有,我數學只有幫她寫一個學習計畫就是計帳,只要會計帳這個能力就好,基本的生活能力要有,那這個其實教育部都可以接受。」
在葉柏妤還小時,家人就發現她在舞蹈上有明顯的興趣及能力,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不急於在特定階段學會什麼而是慢慢學習她想學的,是家長的核心理念,葉柏妤家長表示:
「其實YOKO的興趣很明確,她從小就喜歡跳舞這件事,所以這個部分也是支撐我們支持她自學的這一件事情。父母的角色會比學校重要,因為學校只是一個教育的環境,要去建構小孩的一個學習心態跟學習習慣,其實父母是影響比較大的人,因為學校不可能針對每個小孩的特質去指導你,因為他有學校規定的進度要趕,所以即便老師在有心,他還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做這樣子的協助。」
柏妤父母也表示,以現在的狀態,若能帶給孩子健康的心態及開心的人生,這比要求他要成績及表現都來的重要,因為父母是影響孩子學習成長最重要的人物。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吳冠誠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