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喜愛水底攝影 成為專業潛水員
近年來全球各地都遭疫情影響無法離開國家出去玩,因此許多想出國卻不能出國的台灣人選擇到綠島、澎湖等地方去玩,若只是一成不變的去玩水和逛街吃美食總是會膩,因而近期有許多人開始了潛水這項運動增添趣味性。
因本來就喜愛戶外運動,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潛水教練而開啟了潛水運動的旅程,本身潛水員張博超也對海洋保育略有研究,剛好令他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海洋,對海洋也能更進一份心力,但潛水時有著潛在的危險,若一不小心遇到一次,將會是萬劫不復的傷害,所以在潛水前需做萬全的準備,已確保每一趟的潛水都安全歸來。潛水員張博超表示:
「因之前本來就很喜歡戶外運動,一直沒機會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個教練,然後去打工換宿,剛好就考到了證照,就開始我潛水的路程。然後最近看到李景白導演所拍的水下三十米紀錄片,有關於海洋保育的紀錄片,蠻想跟他們一起去拍,當一個水底攝影師,想要繼續慢慢往上考潛水執照。比如說水壓,因為通常會淺到比較深的地方,水壓會慢慢往下變,有些人若評壓沒評好,耳膜就會破裂,耳食會脫落。還有就是氣瓶可能會沒氣的狀況,潛過頭玩太開心,潛到沒有氣,還有潛太久會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問題。」
除了安全問題是潛水員所需要注意的,潛水時所需要的開銷也是非常可觀的,在潛水過程中若是迷路也千萬不要慌張,否則影響到了潛伴,將有機會遇上更多的危險。張博超表示:
「第一點口袋要夠深,因為潛水裝備都特別貴,然後每次下去潛水都會有一個氣瓶的開銷,第二點要不怕水,沒有海洋恐懼症,如果淺到很深會怕、怕魚之類的。還有在海中迷路時,要能保持鎮定不要慌張,會影響到你的淺伴。現在我已經考完了潛水長的證照,已經在休閒的淺水員中算是比較高級的潛水員,之後也可能會想轉到技術潛水這部分,動潛、船潛或是側掛那種專業性的,因為他才能到比較特別一點的地方,因為會需要更多專業性的裝備和知識。」
雖然潛水是一個非常輕鬆愉悅戶外運動,但在潛水的過程中切記也要隨時注意自身安全及海洋保育的問題,若將海洋污染了就會失去清澈且適合淺水的地方。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陳業盛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