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實踐——專訪中正大學畢業生鍾朋諺
公民記者蘇于喬/高雄報導
(攝影/蘇于喬)
「愛是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談起和學生互動的過程,鍾朋諺的雙眼閃爍著光芒,忘卻剛接受訪問時的緊張,分享得樂不可支。
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的鍾朋諺,是一位剛踏入職場不到2年的90後教師。求學時加入籃球校隊,總是花大把時間專精籃球技巧,不曾細想畢業後的生活。然而,一樁親人死於非命的刑事案件,讓他體悟到知識的力量以及想要伸張正義的渴望!
朋友驚訝,過去每天只想著打球的鍾朋諺,竟然能在圖書館一待就是整天,一心一意闖入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雖然在全力以赴的1 年後得到備取結果,但認真準備的這一年,使他明白「找到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生命才顯得有意義。
退伍後準備再挑戰警大鑑識科學系一回的鍾朋諺,在一次和母校(光華國中)蔡宗翰老師寒暄時,被邀請回母校擔任生科代理老師。為了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鍾朋諺決定一邊工作一邊備考,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情,接下這份差事。
初入社會的他,對於教師這份職業相當陌生,「後來我發現,其實老師跟學生之間,可以很像是朋友的關係。」想起過去總感覺教師與學生是單向傳授知識的對立關係,第一次當老師的他便希望打破藩籬,以朋友的模樣和學生相處。
「比起教授專業科目,我更喜歡聽他們(學生)跟我分享成長故事或學業上的問題。」鍾朋諺擅長聆聽,在接收學生們對於生活大小事情的煩惱後,他細心感受甚至提供建議,鍾朋諺補充到:「有些人可能很會念書,但他並不懂得怎麼跟人相處。」因此他發現「人際相處」對於學童的重要性,也期待以「生活中前輩」的角色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發展。
時下多數學生的生活被「學業壓力」給填滿,所剩無幾的空餘時間也被3C產品佔據,幾乎沒有靜下來和自己獨處對話的機會,遑論和他人相處的表達能力。鍾朋諺說:「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在手機上,少了跟人互動的機會,甚至出現網路霸凌的狀況。」人手一(手)機的現象,讓網路霸凌的情形不勝枚舉,資訊量太大的現代優勢,卻因為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讓學生無所適從。「我覺得霸凌是大環境都在競爭的關係所影響。」鍾朋諺認為過於競爭的環境和欺負弱勢以獲得自我優越的偏差觀念是相互纏繞的關係,但是當人與人認識互動後,緊張的關係便有機會得到緩和的空間。有鑑於此,鍾朋諺更篤信「人際相處」的重要性。
課堂上透過團隊分組合作,鍾朋諺分析:「被排擠的同學,有時候只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去表達。」讓學生練習溝通並表達情緒,達到同儕相互了解的目的,便能解決許多問題。
(攝影/蘇于喬)
1年多的教學經驗,鍾朋諺反覆提及「愛」與「責任」的字眼,他說:「當學生稱呼我一聲老師,我就感覺那是一種責任。」不清楚這是不是菜鳥教師尚未被世俗現實澆熄的熱情,但很肯定這是觸動他燃燒鬥志的依憑。
談及教學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一次,鍾朋諺笑著說:「第一年當老師就叫我帶學生去比賽,說實在,我蠻緊張的。」
「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的校內徵選有7成是女生來參加」顛覆科學領域以男性為主的印象,鍾朋驗深知「團隊合作」對於競賽也是致勝關鍵,於是邀請危機處理能力強且具有領導力的學生、實作能力優異的得分手,以及配合度高的通才共同組隊。
比賽前,他們不斷練習,資歷淺的他在過程中樂於讓學生放膽嘗試「因為我是第一年帶比賽,可能無法給學生太多比賽上的專業技巧,但他們(學生)的發揮空間或許因此更大。」鍾朋諺也辦理多次模擬考,製造突發狀況給學生更多臨場感。就這樣帶著3位學生一起研究、討論,教學相長、共赴比賽。
「比賽當天,我一直等不到她們從比賽場地出來,當開放老師進場的時候,我看到她們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我就知道結果可能不如預期了。」他知道學生們想取得勝利的心情,所以當3個女孩子眼眶濕紅而垂頭喪氣地說「她們嘗試了之前沒有使用過的做法,因為不熟悉,所以出了狀況……」,他只是告訴選手們:「我知道妳們盡力了,比賽就是這樣,會遇到各種狀況,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到最後。」緊接著還有下半場實際演練的部分,鍾朋諺對選手們說:「不要放棄這場比賽,我們可以嘗試力挽狂瀾,當我們堅持到最後,這樣的盡力,將是一次很棒的經驗!」選手們不只是奮力彌補的比賽作品,更重要的是培養「不要放棄」的心態。
「做好該做的事,堅持做對的事情,相信全力以赴後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鍾朋諺總是以正向態度教導學生面對困境,並以同理心練習他們表達自我情緒和溝通的能力。
「每一次接觸小朋友的時候,他們的眼神,總讓我看見熾熱的希望。」教師之於鍾朋諺,本只是人生的一段「過渡期」,但是和學生的接觸,卻給了他一股保護學生們眼中那些希望的「使命感」。尤其參加偏鄉義賣和希望工廠的服務經驗,讓他調整考取警大鑑識科學系的目標,毅然決然投人「教育」的世界。
鍾朋諺說:「與其抓壞人,我更想要給小朋友一個好的環境和想法。」預防勝於治療,鍾朋諺期許透過教育,給予孩子們正確的觀念,間接減少社會上的犯罪。鍾朋諺認為有捨才有得,「我沒有摒棄當初的志向,如果能保留學童的這些純真與善良,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是不是也能直接地影響未來的模樣。」
從過去到現在,不難發現,鍾朋諺的生活目標都是由「渴望」的力量推動他前進,「為自己會妥協,為他人會強大。」訪談的尾聲,鍾朋諺像是得到結論般道出這段話。
「不急著定位自己」是他每一次轉換跑道的表徵,然而鍾朋諺秉持著對「未知興趣」的一步步探索,逐漸發覺自己對「愛」的定義,一筆一畫勾勒出專屬他的每個明天。
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明天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在鍾朋諺的身上看見,用實際的行動去刻劃生活,便能勇敢「做」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