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與越南合作出版越南華人文化專書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與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化學系合作共同出版新書《落地生根: 越南南部華人禮俗文化的保存與變遷》並於成大台文系辦理新書發表(現場+線上同步直播)。
《落地生根: 越南南部華人禮俗文化的保存與變遷》由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蔣為文擔任總審訂,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化學系主任阮玉詩(Nguyễn Ngọc Thơ)為主要作者。阮玉詩主任為越南專研華人文化之知名學者,曾擔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舍、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及波士頓大學之訪問學者。本書從文化人類學的視野探討越南華人的民間信仰的越南化歷程及其特色。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推薦該書「這是第一本書寫越南華人文化與宗教的越南學者著作中譯本,算是在地研究的成果。其中還提到客家族群,頗引人入勝。」小英教育基金會 想想論壇主編許建榮博士也推薦這本書「跳脫傳統中國本位的觀點,以越南的視野探討越南華人的文化在地化現象,值得讀者深思閱讀。」
蔣為文表示,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族,其中「京族」(越族)為主體民族約佔近九成越南人口。目前越南全國約有一億人口,其中源自中國的華族被認定是越南的少數民族之一,僅占全越南約1%的人口。
雖然中國人很早就有遷徙到越南的紀錄,然而因年代久遠或因人數有限,這些早期移民早已融入越南社會文化之中而難以辨識。目前,尚可藉由文獻或文化表徵來辨認的華裔後代幾乎都是從大明帝國時期以來陸續遷徙到越南的移民。這些中國移民在不同時期陸續遷徙到越南,也產生不同程度的越南化 (本土化╱在地化)。已經歷越南化的族群通稱為「明鄉人」,尚未完全越南化的族群在當代稱為華人並被越南政府歸類為華族。儘管華人被越南政府視為國內少數民族,但華語(普通話)則被視為外國語言。
華族其實是複數族群的綜合體,主要包含來自中國,講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海南話、客家話等五大語言族群。雖然這五種語言被中國政府視為「方言」,但他們其實互相無法溝通,在語言學上可視為五種獨立的語言。在越南,這五大族群常以「幫」(邦)自稱為廣東幫、福建幫、潮州幫、海南幫及客家幫。這五幫大約20世紀初之後陸續移居到越南,其越化的程度及保留族群母語及文化的程度也不同。其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亦隨不同情境而有所變動。總體而言,相較於「明鄉人」的越南化,這些較晚才遷徙到越南的華裔族群在某些程度上還保有族群母語能力及祖國中國的原鄉認同。也因強烈的原鄉認同而與當地社會產生衝突,造成越南舊政權曾於1950至1970年代採取明顯的排華政策。歷經超過半世紀越南政府的本土化政策,越南華人逐漸朝越南化的方向移動。本書主要作者阮玉詩主任透過多年的田調成果從文化學╱文化人類學的視野探討越南華人的民間信仰的越南化歷程及其特色。其研究成果不僅讓台灣讀者了解到越南華人本土化的必然性及特性,也可以作為台灣制訂華人政策的重要參考。
對該書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購買: https://www.pcstore.com.tw/haiang/HM/search.htm?store_k_word=JUU4JTkwJUJEJUU1JTlDJUIwJUU3JTk0JTlGJUU2JUEwJUI5&slt_supk_option=1&inexh=P000761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