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多元學習 教育轉換美式風格
台灣教育以及傳統的教育模式延續至今,家長為讓孩子考取好成績,考上理想學校並爭取獎學金,補習往往是最有效率的捷徑,相較於美式教育,有了亞洲學生愛補習的說法出現,學生課後補習成了每日放學後必經的行程之一。
在台灣教育環境以學業為重的狀態下,許多國中小學的學生,放學後通常都是往補習班繼續學習,補習班不僅提供完整的讀書計畫以及考試策略,還針對各領域的科目進行更進階的課程安排,進而導致學生愈來愈依賴補習班的教育模式,缺乏自主學習及規劃時間的能力,這股補習熱所帶給學生的影響,台南安南國中公民科教師陳淑雅表示:
「在台灣的狀況常常是,許多家長的眼中他會覺得沒有補習就沒有安全感,變成不是孩子愛補習,而是家長不放心,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一個依賴的性質,他會變成沒有人去帶領,不知道如何寫作業或沒有辦法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成績好的學生要多留時間給自己自習,不是一直依賴補習班,家長沒有辦法說服自己,或者是他沒有辦法不跟著潮流走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補習班是讓他們比較放心的一個做法。」
台灣近年的教育方針正朝著多元發展的方向改變,美式教育比較注重於個人,台式教育則著重於成績的部分,然而美式風格是否能翻轉台灣的教育環境,陳淑雅表示:
「美式的教育目前對臺灣來講還是很不適合的,我們的制度也不完整,不管是大學端或者是高中端,他們還是想要收成績比較好的,所以在多元入學的部分就算你今天國中或國小推多元入學,其實都是很虛幻的,那如果說是在國中端的部分,除非可以改變升學制度真正的落實多元否則的話這一些多元的表現或者要求都是很虛幻虛假的。」
主要問題在於大學或高中端,仍然沒有辦法去開放多元入學申請的管道,最後又回到比較成績的部分,陳淑雅也表示,如果要學習美式教育的話,可能從上到下的制度都要翻轉才有辦法改變。能讓學生儘早探索自己的興趣及專長領域,並朝著多元學習的方向前進,是台灣教育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生的多元面向發展也是。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吳冠誠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