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學習在地文化增 走讀活動日漸興盛
吳采蘋|報導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不同文化族群的殖民歷史,而成為多元社會。早期人們對於歷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可能產生誤解,現今社區民眾在地文化認知度提高,對於家鄉早期地區性的文化歷史與發展增加興趣,造就走讀文化活動更佳興盛並穩定發展。
大安社區大學導覽講師,也是日本深度史蹟導覽員的釋照勝先生說:「深度導覽已經有七、八年了,導覽課程在社區大學也深受歡迎,從以前到現在也做出一些成績。走讀的發展是好的,這個市場需要讓大家一起做大。」
走讀文化活動為深度導覽,與一般導覽不同的是選定主題對地區進行探索,而不再是走馬看花。導覽時會介紹本土文化歷史背景,讓參與者可以得知早期地區發展與歷史,並以徒步方式行走於城市之中。導覽行程也會深入至當地居民生活,無論是市場或是商家皆含有深層意義。
臺灣目前有台灣走讀、走讀台灣、金車文教基金會等協會組織於每年度舉辦多場走讀活動供民眾參與。金車文教基金會的千人走讀活動更是有名,近期也有台北眷村文化節在各舊眷村與市場進行文化走讀活動。
不同的文化對臺灣文化與生活也有影響,以日本文化來說,飲食是最容易深入台灣文化的,其中也包含建築。早期我們已接觸海苔壽司、味噌湯與關東煮,也學習日文及玩日本童玩。現今也保存日治時期宿舍與總統府建築。對此,釋照勝指出,一八六五明治維新時期來到台灣,吸收西方文化並帶到建築中,建築也無刻意帶入日本色彩,臺灣因此沒有那麼排斥外來文化。在精神層面則是帶入「職人」精神,傳承自家傳統產業。
文化對我們生活具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也必須去了解它。釋照勝說明,我們必須要有臺灣屬於移民社會的認知,好的外來文化我們就盡量接受,否則會趕不上其他人。人生不會像過客一樣,在地文化需要多宣傳給台灣人或是後代,才會尊重與重視台灣文化歷史,也認同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地。
民眾若對於走讀活動有興趣,可以至網路查詢相關資訊,或是購買導覽老師走讀的著作。釋照勝表示,每一條路由自己親自走過,就會有了不同的想法。期許未來臺灣能對於在地文化的認知度更加提升並實際了解,將文化歷史傳承給後人。
■日本古蹟建築-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鐘樓。1920年委託京都製作梵鐘,隔年運至台灣,1930年興建完畢。199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 吳采蘋|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