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殖省時省力 提高水產育成率
標一:智慧養殖翻轉 提公事包成漁民
NS 水車運轉打水聲
OS
淙淙的流水聲,伴隨著水車的轉動,這裡是臺灣的養殖重鎮之一,嘉義
今年四十五歲的陳泓碩是這兩大池魚蝦的照顧者,不過您有見過如此西裝筆挺的養殖戶嗎?這一切可都要歸功於現在嘉義力推的智慧養殖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這個呢是微氣象站,主要就是偵測現在這個地方,那包括從風向、大氣壓力,以及時雨量,還有氣溫等等這一些,比較簡易的一些功能
OS
雖然現在陳泓碩成功運用智慧養殖養出肥美的魚蝦,不過您想得到嗎?這樣的一位科技漁民原本竟是一名養殖門外漢,而這一切都要從十三年前說起
標二:科技養殖助嘉義 青年回嘉不是夢
OS
原本在北部從事倉儲業的陳泓碩與家人分隔三地,耐不住思鄉情懷的他最後決定返家,以享家庭之樂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一個月才見一次面,那種心情喔,有時候就會
記者:
真的不太好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對,就會覺得說,欸,為什麼要搞成這樣子
OS
回到嘉義後,從零開始學習如何養魚蝦,一步一步摸索,才走到今天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所有的數據通通都弄到我們即時看板上面來,這樣我們就不用常常一直在那邊看手機,其實我手機看到的就是跟這個,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就是一模一樣,對,你看從這個水質監測這一個,PH值、溶氧、鹽度、氧化還原等等這些,每一池都有出來
標三:打造智慧漁場 與極端氣候抗衡
OS
魚蝦的肥美除了陳泓碩的細心照顧外,智慧養殖的幫忙也是不可忽略的功勞
有了智慧養殖,魚蝦的存活率從原本的五成提高到了九成多,也就是說,基本上每次放苗,幾乎都能全部收成
自古以來,傳統養殖業都需要靠天吃飯,近幾年因為極端氣候,傳統漁業不得不創新升級
BITE
海洋大學水產系教授 冉繁華:
連續性的不下雨,一直出太陽,那到時侯就變成海水的水分會蒸發,所以在養殖池的鹽度就會開始一直增加,如果連續一個半月可能會升高到四十五度,千分之四十五度,那就太鹹了,那裡面的養殖生物也就受不了
標四:養殖年齡生斷層 鼓勵青年續養殖
OS
除了氣候因素,沿海養殖業經常面臨到的問題便是人口高齡化以及人力不足,不過這些問題,有了智慧養殖,都能迎刃而解
因此,嘉義於108年開始推動智慧養殖計畫,希望藉由科技的導入,協助漁民進行科學化的精準養殖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我另外一個場域的水質監測的一個狀況
嘉義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 張建成:
我們希望可以藉由導入科技啊,可以幫助我們在養殖的這樣子的養飼過程啊,可以簡化還是科技化,讓我們的養殖漁業可以藉由這樣子智慧漁業的導入啊,讓它可以邁向科學以及精準養殖
標四:科技養殖解窘境 提升飼養便利性
OS
智慧養殖的推動除了使傳統漁業轉型,同時也能增加青年返鄉的意願,有了智慧養殖,沒有經驗的青年漁民,不必再耗費過多的經驗成本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裡面會有一個APP的程式,那它就會去做我們所謂的水花辨識
OS
根據不同的魚種,每天要餵食飼料的次數也有所差異,有了智慧投餵機,漁民們不用時時守在魚塭,無論身在何處,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餵飽魚蝦
BITE
白蝦養殖戶 陳泓碩:
魚如果比較少,那它噴出來的料就會比較少,魚比較多,聚集比較多,它就會噴得比較多
標五:肥美文蛤上岸 智慧養殖成推手
STAND
其實像這樣成功運用智慧養殖的案例不只一個,有越來越多養殖戶加入智慧養殖的行列,像記者背後的文蛤養殖場現在也開始利用智慧養殖飼養文蛤
OS
從水中撈起一簍又一簍肥美的文蛤,篩選文蛤是收成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是要將不屬於文蛤的東西過濾出來
三十三歲的黃良志在三年前因為有感父親年邁,返家接手養殖業,成為養殖青年
深信養殖是靠經驗的他現在也加入智慧養殖的行列
BITE
文蛤養殖戶 黃良志:
例如說下雨天的時候,我們可以靠智慧養殖,我們有攝影機,就可以直接看說我的池子的狀況,那再來假設是下雨天,或是說我沒有辦法出們的時候,或是晚上我需要開一台水車,我不用半夜騎機車過來,運用智慧養殖的模式,知道我水車沒有轉,那我可以直接在我手機上面按一下,然後水車就開始轉了
標六:智慧養殖利處多 節能省電減成本
OS
養殖成本除了飼料的花費,用電量也是一大開銷,有了智慧養殖,漁民們可以依照水中溶氧量隨時開關水車,如此一來,省下的電費十分可觀
BITE
嘉義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 張建成:
還包括說節能的部分,可以不用浪費飼料,不用浪費電力,讓我們養殖漁戶也可以節省這樣子的一個成本
標七:翻轉夕陽印象 養殖業走向陽光
OS
運用智慧養殖除了降低養殖戶的電費支出,也能減少飼料的浪費
然而,科技結合養殖造福的不僅僅是養殖戶,同時也是整個臺灣養殖產業,雖然現在智慧養殖還算不上完全純熟,但它已經為臺灣養殖業打開新篇章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