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絲絲入扣 懸絲偶的傳承與創新

2023/01/09 20:00
9,627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 黃百禾、黃郁惠/嘉義六腳報導】

來自嘉義縣六腳鄉的懸絲偶藝師黃憲章,為鮮為人知的懸絲偶技藝努力,這幾年來除了不斷親自製作懸絲偶以外,還持續傳承懸絲偶這項技藝,長期到校園的偶劇社團擔任指導老師,也有教導社區長輩操偶,未來因應時代的潮流,將嘗試把懸絲偶與虛擬實境技術結合。

同為偶戲 懸絲偶較不普及

只要是由人操縱,藉由偶來演出戲劇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形式,就可以稱為偶戲。提線式的懸絲偶與布袋戲都屬於偶戲的一部分,不過比起布袋戲,懸絲偶卻較少人知道,但來自嘉義的偶藝師黃憲章,仍然持續推動這項技藝的傳承。

懸絲偶藝師 黃憲章:「一般如果說講傀儡戲的話,大家都會聯想到就是懸絲偶,但是其實傀儡戲它是泛指所有的偶戲,就是只要是戲偶演的,我們都可以叫做傀儡戲,但是如果以台灣來講,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認為它就是懸絲偶。懸絲偶它本身,在操作上面也比較困難,加上一個人又頂多只能操作一個,你如果要其他角色,同時就要很多人來演,成本上面也比較不符合一般民間的演出。布袋戲早期不是有很多電視節目嗎?它把它就是融合在電視節目裡面,當成是一種娛樂,整個劇情就比較吸引人,就是變成一種大眾的娛樂,那時候整個台灣,幾乎都是布袋戲的天下,所以大部分的人會認識布袋戲比較多一點。」

改良懸絲偶 更容易上手

懸絲偶起源於歐洲各國、印度和中國,是由真人利用提線抽動的技巧,展現出木偶動作的技藝,會在木偶的重要關節部位加上絲線,偶的絲線越多,可以做到的動作就越細緻。

懸絲偶藝師 黃憲章:「懸絲偶十六條線,因為它其實在歷代,中國歷代它已經發展很長一段時間了,一般一個戲種的話,如果說你剛開始本來是,可能是單一幾條線,到最後可能也是演變出,比較精緻的一種操作的方式,它的(動作),比較著重在於手的動作,手它本身就有可能四條,一邊就四條,有時候你未必一定要用到全部四條,但是如果你牽涉到手指要動的話,當然就是要四條線,兩邊就八條線了。你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從入門到要演出要專精,如果太多線的話,你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去學,不容易上手就對了,如果說改良一下(絲線),讓每個人都可以很快上手的話,這個才是符合需要。」

賦予木偶生命 讓木偶活起來

黃憲章除了將木偶的絲線數量改良以外,不管是雕刻木偶、為木偶上色、裁縫偶衣,又或是為木偶穿線,都由他一手包辦。

懸絲偶藝師 黃憲章:「這本身跟我自己喜歡DIY有關係,再來就是因為有講過說,懸絲偶它並不單純只是一種操偶技巧,其實它的另外一半是決定在於你的設計,比如說你綁線的方式稍(微)不一樣,可能你操作上就不一樣,再來除了身體,戲偶本身身體的結構,會要去做改變以外,你這上面的操作桿一樣要做改變,這個就不是說我今天買一個戲偶回來,就固定可以(做動作),就可以完全做其他的手要的動作,所以你今天要突破這個其他的動作,你可能就是要花50%的時間,在製作上面去研究。」

用心耕耘 傳承懸絲偶技藝

過去這幾年來,黃憲章持續在校園的偶劇社團擔任指導老師,讓學生能夠體驗這項技藝,另外,除了將懸絲偶帶入校園,他也在黃江正村長的邀請下,帶領社區的長輩們學習操偶並舉辦表演,使懸絲偶技藝能被更多人看見。

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村長 黃江正:「當初是因為我當村長,然後就是有參加社區營造,社區營造完了,我的概念是希望,任何事情它有一個長跑,永續的一個概念,所以我就再接洽就是那個指導的黃憲章老師,繼續這樣子指導,然後讓這一些長輩能夠繼續練。這種懸絲偶在我們阿嬤的那個年代,就是快要消失了,所以我們就是希望這種要消失的傳統技藝文化,結合地方的傳統技藝文化,能夠把它保留下來,讓這些長輩能夠在社區裡面,能夠活躍老化。」

笑瞇瞇懸絲偶劇團團員 黃金璋:「退休就常那個自己耕作一些田,種一些自己在吃的菜而已,其他就都算是,時間很充足,來這裡(學操偶)算不錯,很好,很多人一起。」

配合時代趨勢 懸絲偶走向數位化

因應時代的轉變,黃憲章將懸絲偶的表演拍攝成影片,讓民眾除了可以在現場觀看表演外,也能透過網路欣賞這項技藝。

懸絲偶藝師 黃憲章:「拍攝成影片是我是覺得是,這個是一種趨勢,因為像觀眾,觀眾應該就是所謂的,不一定限於就是所謂你到場去看的才算是觀眾,因為你要看這個社會上面的趨勢是什麼,因為現在都是手機或是什麼(3C產品),不會就是為了一個劇還是什麼,要跑去哪裡看,等於是說現在的時代,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取得的一種東西,這個當然就是影片,就是網路,所以這個是我是覺得是一種趨勢。」

結合VR技術 為木偶注入新靈魂

除了拍攝影片外,黃憲章也嘗試將懸絲偶與虛擬實境技術結合,在大螢幕前操偶並進行拍攝,而影片中的背景會隨著追蹤器一起移動,讓觀眾可以身歷其境。未來他也希望透過另類操偶法,使用虛擬實境技術中的動態捕捉,讓懸絲偶跟人可以做出相同的動作,使操偶更好上手。

保留懸絲偶技藝 與「偶」同行

擁有製作木偶十幾年經驗的黃憲章,因為看見懸絲偶還有很多的發展性,所以從來沒有缺乏動力的時候,未來將會繼續做下去,讓這項技藝不會輕易被時代所遺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