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假照顧身心健康 陪伴即是最好的幫助
台灣學生的自殺率逐年攀升,心理假的修訂讓學生有喘息的時間,能在遇到困擾時好好休息,並照顧自身的心理健康。而遇到身邊有身心狀況的人,也可以陪伴與聆聽的幫助,以行動告訴給予支持,並配合生活中的美好平衡心理狀況。
近幾年學生自殺率攀升,五年來通報人數飆升八倍,死亡率更是提升1.65倍,學生心理情況成為教育界密切關注的問題。2021年五月中山大學實施心理假,以不限天數也不需要證明,就是希望學生遇到低潮時能使用,而成功大學於今年二月表示將增設心理假,部分大專院校目前也正研議修訂心理假。對於心理假的推行,大專院校心理諮商師吳政勳表示:
「我的想法是心理假,它是一種對於心理健康的推廣,那我覺得心裡這樣在剛開始實施的這個階段,他一定也會有蠻多的反應,但我覺得不管是好的反應還是不好的反應,他都是大家對於這個議題的重視度是越來越高,那我覺得這是一件,一個好的現象,那心裡假我覺得他想要傳達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照顧自己心理健康這樣子的需求。」
心理假的推行,能讓學生更好的檢視自我的身心狀況,在生活當中如果遇到有身心狀況且需要幫助的人,吳政勳表示:
「有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它是在提醒我們需要停留,需要休息,所以在那些需要停留需要休息的時候,有一個人陪著她,陪她好好地休息,陪她好好地停留,而不是告訴他你該振作起來繼續往前走,我覺得光是那個聆聽那個陪伴就已經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陪伴的過程當中也無須給太多建議,只要在身旁聆聽,給予支持就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也可以尋求更專業的建議。在談到心理健康方面,吳政勳提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回想哪些生活中的細節符合期待,感受好心情帶來的能量,並平衡生活中的正負能量,讓身體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情緒狀態。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楊芯慈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