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標題中所提到的身體,指的是體驗外界的介面,包含心靈與靈魂。策展人們尤其關注現代發展中,機械義肢、擴增實境、人工智慧、基因改造等數位科技的進步,將人的身體與科技相互結合的「後人類」現象。展覽中的雕塑作品,則是以超寫實與寫實主義為核心,藝術家們藉此讓觀眾更容易投射到作品中,進而引起對議題的好奇,導覽解說員楊逸鳳表示:
「那為什麼會選身體這個主題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在目前數位化跟科技化越來越流行的一個時代,請問感覺我們跟機器人的差別感覺是不是越來越像?也許要講的最直接一點,我們可能比機器人有 很珍貴的部份是在於我們有五感,我們有觸覺聽覺視覺,我們有思想, 所以這種身體共感的部份,可能在現在這個年代比以前來講都更珍貴。」
澳洲藝術家佩奇尼尼與墨爾本醫院的創傷外科醫生共同創作的〈葛拉姆〉具有結構加大的頭骨結構、類似安全氣囊的軀幹、粗糙化的皮膚和去除頸部等特徵,藝術家呈顯人類為承受車禍等致命衝擊所必需的進化,試圖以科技重塑我們存在的同時,卻也反映人體在無常中的脆弱程度,楊逸鳳表示:
「我們這次叫做未來身體,所以我覺得這件作品是講未來身體最直接最闕也最好懂的,希望就是可以倡導交通安全跟身體之間的一些關係或是想像跟創造,未來可能有什麼樣的身體可以讓人比較安全。」
展覽歸納出四個主題來陳述身體的解構與重構、人與環境及機器之間的關係、與當中隱含的欲望與倫理議題,分別為「混種人」、「後自然」、「藝術家4.0」、「科技 人類 變體」。也在數位科技與基因工程對於「後人類」時代的影響下,日漸模糊自然、科學與文化之間的界線,探索人們將如何重新定義自身與外界關係。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吳芷妡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