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落文化 傳統技藝的變革與傳承

嵌入:
文字-A A +A

​​標一:堅持古法 “紙糊獅頭”文化延續​ 

 

OS: 搭配著歡快的敲鑼打鼓聲,左右擺頭,時而眨眨眼的便是逢年過節看得到的舞獅。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年味逐漸稀薄、宮廟也逐漸減少。舞獅這樣的民俗活動,在傳承上也面臨著許多困難。 

OS: 牆上掛滿各種不同樣貌的獅頭及獎狀,紙糊獅頭達人劉文達的家中隨處可見舞獅文化的蹤跡,體現出他對舞獅文化抱持極高的熱忱。一層一層的紙不斷黏貼塑型,劉文達堅持使用古法的「紙糊」工藝來製作獅頭。從業至今已邁入第23年,而促使他堅持這項工藝的動力也令人好奇。 

BITE: 紙糊獅頭職人 劉文達 

「這個動力哦,成就感。因為是靠雙手去捏塑,所以你每次捏塑,都不會一樣。」 

「先把它攪拌均勻。」 

OS: 紙糊獅頭的製作,首先要從塑造泥坯開始,一下一下揉捏成型,且不能操之過急,必須耐心的等到泥坯完全乾透才能進入下一個步驟。 

BITE: 紙糊獅頭職人 劉文達 

「那個土模,你要讓它乾。沒有乾,紙糊上去的時候,裡面會生菇(發霉),會發霉。」「再來,紙糊上去的話,會變形。」 

OS: 一個威武有神的獅頭必須堆疊至少十三層以上的紙糊。也因為紙糊獅頭 工序繁瑣,使得傳統紙糊獅頭匠人漸漸減少。如何與當今市售的獅頭抗衡,劉文達有不同的做法。 

BITE: 紙糊獅頭職人 劉文達 

「(一般人)去買一個鋁或不鏽鋼的,就可以用很久。」 

「我就去把它改良,裡面夾紗布,起碼就要兩、三層以上。他的重量反而變輕、反而變堅固。」 

OS: 劉文達還會到鄉公所教授簡易版獅頭,學員們有趣的反應,讓他印象深刻。 

BITE: 紙糊獅頭職人 劉文達 

「哀哀叫,不知道這麼難做。」 

OS: 劉文達深信,透過鄉公所教授課程,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紙糊獅頭,使這項傳統工藝與舞獅文化得以傳承下去。 

 

​​標二:”舞獅”文化轉變 技藝成運動​ 

 

OS: 看到可愛又俏皮的獅頭,勢必會聯想到中華文化。雖然大眾對於舞獅代表著中華文化有深刻的印象,但舞獅文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與台灣又有哪些關聯。 

BITE: 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秘書 吳登照 

「日本政府來到台灣以後,突然他們禁止台灣做這些事情(武陣)。然後有皇民化運動。」 

「這樣的情況底下,他們(人民)就會覺得說,那我乾脆把武術的東西,藏在獅子裡面。所以就開始有了「舞獅」,這項技藝衍生出來,各家各法獅子的樣態跟樣貌會不一樣。」 

OS: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依據最廣泛的類型及需要保護的文化,將舉辦的競賽分為四大類,而廟會表演常見的獅種則分為南獅、北獅。最特色的區分標準為毛髮的長度,客家獅以台灣桃竹苗一帶分布最廣。 

BITE: 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秘書 吳登照 

「(如何與年輕一代接軌), 裁判的培訓,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與國外交流,年輕化的運動員跟年輕化的團隊,他們會透過IG、Youtuber拍一些他們練習的過程,還是練習的教學影帶,來去做相關的投放,然後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原來有很多很多厲害的東西。」 

 

​​標三:​獅走入校園 舞獅隊力拼傳承 

​​ 

OS: 走進新北市淡水區的新興國小會發現,學童放學後不是回家或去補習班,而是來到地下室。每個選擇加入舞獅隊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原因。 

BITE: 新興國小舞獅隊隊員 盧宗緯 

「有一次就是去看廟會,覺得很好玩,然後我就加入了舞獅隊。」 

BITE:新興國小舞獅隊隊對 張睿軒 

「朋友推薦,就覺得很好玩,所以就加入。」 

BITE: 新興國小舞獅隊隊員 呂宥樂、王成渝 

「看到學長姐,覺得很帥。」 

「因為他推薦我來的」 

OS: 一邊努力地敲鑼打鼓,另一邊小小的身軀高舉起沈重的獅頭,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上需要耗費許多心力與體力,儘管如此勞累,舞獅運動對小朋友也有特殊的意義。 

BITE:新興國小舞獅隊隊員 張睿軒 

「滿重要的存在,想要每天都加入,每天都來這邊玩。」 

BITE:新興國小舞獅隊隊員 呂宥樂、王成渝 

「就是很好玩的一個東西,而且很帥,然後又可以順便運動,還可以減肥。」 

OS: 默默幫孩子整理著腰帶,老師同時也是學生家長,是什麼原因讓她同意孩子參加舞獅隊? 

BITE: 新興國小舞獅隊家長 高婉真 

「我們家的小朋友比較特別,是因為我們家小孩喜歡廟會活動。那剛好學校也有這個舞獅社團,那想說讓他們來參加。」 

「舞獅不是只有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他是需要一個團隊,所以他們會比較有團隊的結合感。」 

OS: 蹲下整理舞獅獅披的,是舞獅隊教練楊承勳,他踏上教授舞獅之路的起因,令人好奇。 

BITE: 新興國小舞獅隊教練 楊承勳 

「我會想要成為教練,就是我本身也是在學舞龍舞獅,慢慢地把自己學到的東西,交給後一代。」 

「深刻感觸的話就是說,我帶出這一批學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舞台。」 

OS:秉持著想把自身所學傳承給下一代的理念, 楊承勳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也獲益良多。 

BITE: 新興國小舞獅隊教練 楊承勳 

「帶這些小孩,他們都會把舞獅當作興趣,那我就覺得,我教出來的東西,他們吸收得到,我就覺得滿開心的。」 

 

​​標四:民俗文化變革 傳承新樣貌​ 

 

OS: 在看不到的地方,仍有一群熱愛舞獅的人,在背後默默付出,也為舞獅文化注入新鮮活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270則報導
2,923則影音
56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6

重建水生植物天堂 雙連埤復育之路

2024-05-05
瀏覽:
4,123
推:
3
回應:
0
1:37

環保回收木工 廢棄到家具的再製循環

2024-05-05
瀏覽:
2,738
推:
0
回應:
0
1:41

陳天來故居修復 重現茶行昔日風光

2024-05-05
瀏覽:
3,424
推:
0
回應:
0
1:40

汗得實驗教育 手思學習永續觀

2024-05-05
瀏覽:
2,298
推:
0
回應:
0
1:40

台灣赴韓交換生漸多 台韓文化差異需適應

2024-05-05
瀏覽:
2,090
推:
0
回應:
0
1:39

北市UBike恢復前30分鐘免費 尖峰無車可借待改善

2024-05-05
瀏覽:
1,693
推:
0
回應:
0
1:36

化石清修師 揭開古生物神秘面紗

2024-05-05
瀏覽:
1,737
推:
0
回應:
0
5:39

與火共舞 琺瑯之美顛覆傳統框架

2024-05-04
瀏覽:
2,926
推:
0
回應:
0
1:40

愛的陪伴 亞斯媽為兒創友善環境

2024-05-03
瀏覽:
3,600
推:
0
回應:
0
1:35

取消強制待轉成效佳 北市擬開放更多路口

2024-05-03
瀏覽:
2,832
推:
0
回應:
0

「獅」落文化 傳統技藝的變革與傳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792篇報導,共12,83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792篇報導

12,83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