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父母的必修課 兒女出櫃的家庭碰撞
跨性別者田祐誠:我媽就說她很害怕,他如果知道我喜歡男生的話,她會喝農藥自殺。
同志媽媽林鈴鈴:(兒子出櫃)當下我還是覺得心裡面還是有那種天崩地裂的那種說不出語言的孤獨感。
NS:我們共同迎接心中的彩虹。
OS:2019年同婚法終於在台灣通過,成為亞洲首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多數同志因不想面對複雜的親子關係,選擇暫時不向父母出櫃,相比於同婚法的通過,同性戀子女向父母出櫃,似乎是一條更漫長又艱難的道路。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出櫃這件事情,比較像是它需要一個很強的動力。
OS:在同志圈盛傳「櫃父母」一詞,指的是孩子終於鼓起勇氣向父母出櫃後,不能接受的家長,反而將自己關進了櫃子裡。
跨性別者田祐誠:很早有記憶以來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個女生,媽媽那時候好像覺得沒有怎麼樣,他可能就覺得說長大都會變,到了高中的時候,我媽開始有意識到說這件事情好像會影響到我的性傾向。
OS:22歲的田祐誠是一位出生在保守家庭的跨性別者,他表示當初母親懷疑他為同性戀時,身心靈皆受到打擊,更讓他難以和父母開口,內心對女裝的渴望。
跨性別者田祐誠:後面就意識到這點,我就發現完了,我不能跟媽媽講這件事情,她沒有理由承擔我給她的傷害,因為這不是她這一代的人要接受的。
熱線協會許欣瑞:我們的爸媽他其實是一個夾心世代。
OS: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解釋,現今的父母站在時代的轉捩點,同志族群挑戰了他們的傳統觀念,因此要一時接受並不是非常容易。
同志媽媽林鈴鈴:兒子他是一個比較陰柔特質的一個孩子。我就問他說:「你是同志嗎」,(兒子說):媽媽我現在跟你談就是事實上我就是同志,(當下得知)孤獨感很深很深。
OS:林鈴鈴是一位單親媽媽,同時也是曾經躲在櫃中的同志家長。
同志媽媽林鈴鈴:那個自責的部分,我覺得是不是爸爸太早過世了,然後導致你的性向是這樣(同性戀),兒子出櫃後,她也曾向親友傾訴她的感受,卻得到這樣的回覆。
同志媽媽林鈴鈴:你兒子這樣子跟妳說他是同志,是個大逆不孝的行為,他應該至死都不應該跟妳說,當下我不但沒有被同理到,反而是遭受很大很大的一個傷。
熱線協會許欣瑞:通常爸爸媽媽都會希望支持自己的小孩,但是支持的同時不代表他不會面對到外界的壓力而受傷。
OS:徬徨無助下,林鈴鈴找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同志父母諮詢專線,並參與其舉辦的櫃父母下午茶活動,讓她知道同志父母並不孤單。
熱線協會許欣瑞:我們(熱線)其實有點像提供資源,然後在這個(出櫃)歷程裡面陪他。
OS:走出「櫃父母」陰霾的林玲玲,現在成為熱線協會的接線志工媽媽,與其他同志父母分享櫃中的經驗,希望家長在面對「出櫃課題」時能少受一點苦。
熱線協會許欣瑞:有時候跟爸媽出櫃或處理親子關係,重點其實都不在於是非對錯,如果你在家裡只是會跟爸媽吵你就是要接受,或者是接受才是對的,你們的關係是沒有辦法靠近的。
跨性別者田祐誠:當你可以用一個你新的身份去生活的時候,而且你可以把這個生活過得很好的時候,媽媽好像就變的比較沒有這麼擔心。
同志媽媽林鈴鈴:那時候(到熱線)談了之後,我就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孤獨。
OS:在這名為家庭的路上,孩子希望父母看見完整的自己。「出櫃」在過去或許是拉遠親子關係的關鍵,如今卻成了每位同志與家長的必修課程。
採訪撰稿 李安
攝影剪輯 陳琪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