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渝|報導
台灣養殖蚯蚓產業發展不是很發達,法規也不夠完善,對於蚯蚓的知識文獻更是極其缺乏,在這樣的環境下金山「蚯蚓農場」的場主—王廷宏,依然靠著對於微生物濃厚的興趣自行找國外影片研究,透過一次又一次失敗中的學習,終於在身經百戰中練就一身經驗,即使有資金困難、農業法規等許多問題,依然不減他對此之熱情。
王廷宏因為對於微生物很有興趣進而開始學習,上一份工作是在知名酒廠的釀酒廠當副廠長,任職期間,為解決訂單日益增加的酒廠廢棄物——麥芽渣,而開始研究處理方法。
因麥芽渣裡富含有機質,發現能養蚯蚓來吃,試驗過後覺得蚯蚓吃廢棄物的速度令他很滿意,所以與老闆商討後,老闆願意用50坪的土地來飼養蚯蚓,雖然以酒廠一天超過一噸的廢棄量來講根本不夠,但也因此讓他接觸並擁有了養殖蚯蚓的經驗。
後來,因為酒廠工作非常忙碌,假也不多,月休只有六天假,有一次放假回家抱小孩卻發現小孩竟不認得自己,在他懷裡放聲大哭,讓他深刻感受到小孩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與老闆討論後,再做了酒廠一年的顧問便離職了。
離開酒廠,就開始正式養殖蚯蚓。一開始莽莽撞撞地養,發現台灣農業法規非常的多,雖然自己對於酒業法規非常熟悉,但對於農業法規卻是一知半解,需要從頭了解。
農業法規有的變動得快,有的則是不肯改變,導致他們一直不斷在轉型,從養蚯蚓、收蚯蚓糞,後來做有機農業,再到後來轉型加入食農教育,希望把蚯蚓這塊推廣到家庭、學校、社團、社區等,讓這些地方的廢棄物都能用蚯蚓處理,不再製造環境垃圾,也希望能夠多多推廣臺北市及新北市運用「可食地景」。
愈挫愈勇 突破自我
在養殖蚯蚓、搭建自己蚯蚓農場的過程中,王廷宏也不斷在經歷挫折,連廠房都是抵押貸款來的,因為沒有自己的場地,所以幾年就會搬一次廠房,至今已搬過五次廠房,每次搬家都要花費一百多萬,幾乎與傾家蕩產差不了多少。
金錢的不穩定令他非常挫折,小孩正處在國中,慢慢開始要花錢,讓他備感壓力,即使想過要放棄,但因年齡限制轉行不易,加上青少年的小孩更需要陪伴,與其被時間綁住,他想,不如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在自己的廠繼續奮鬥。
當被問及會不會害怕技術被偷,王廷宏表示完全不會,現今的產業已不是”Know How”就可以了,而是要”Show How”,配方和技術不是主要的重點,經驗才是一個人真正厲害的地方,最後,他更鼓勵大家現今網路發達,邊透過公開資訊學習邊嘗試、獲取經驗,才能得到別人偷不走的真正「技術」。
■坵隱農場主王廷宏表示,經驗才是最寶貴、不可取代的。 攝|陳心渝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