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人生的賽道 卸下運動員的未來
選手全神貫注的投入比賽中(圖/程琳攝)
看到運動選手在場上綻放異彩,一面感到感動,另一面也不禁讓人思考,這些運動員他們退休之後他們的出路是什麼?大家想到的好像就是成為教練、健身教練、體育老師這些職業,無形之中他們的未來好像也把這刻板印象侷限住了。其實運動帶給人的不只是成績的成就,還有跟多面的學習。例如:與人的溝通、面對壓力時如何自我調節、自律的生活、堅定持續不放棄的精神。這些都是離開競技場外仍能能帶著走的東西,這也是現今社會所在找尋的人才。
「成績只是一時,但態度是一輩子的事。」
但社會是否有給這些體育生一些展現能力的機會呢?或是政府有沒有提供選手退休後的一些保障呢?這些都值得探討。
閃亮的星,不管在何地依舊「耀眼」
但也看到身邊有人,他們跳出人們的框架,走出屬於的自己道路。一位就是在田徑場上叱吒風雲短跑國手紀政,自一九七七年,退下田徑場的紀政,受邀回國擔任田徑秘書,以及為我國拿下第一面奧運獎牌的楊博廣退役後曾擔任過中國國民黨原住民立法委員、前中華隊男籃國手二軍的陳建州現為P. LEAGUE+執行長,及有「金臂人」之稱的最佳棒球投手黃平洋開設「黃平洋鐵路便當」,這些曾經在場商奔馳的好手,都是從選手轉換跑道後的成功案例。
「跑」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為了瞭解運動員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有什麼打算,透過訪問三位田徑選手來瞭解現階段運動員對於之後升學的想法。
其中來自彰化高商100欄田徑好手賴尹甯表示:「未來想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的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因在亞洲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100欄拿到第三名,所以獲得甄審資格,所以原則上未來會就讀台灣師範大學,並繼續練田徑。」(圖右為彰化高商賴尹甯/賴尹甯提供)
新社高中5000公尺長跑好手田睿祥表示:「未來將就讀臺灣體育大學競技系,並繼續練田徑。」(圖左為新社高中的田睿祥,圖右為他的舅舅蔣介文同為田徑好手。/田睿祥提供)
員林農工100公尺短跑好手李柏睿則表示:「未來想就讀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健康組),雖然自己有在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和世界中學運動會的賽事中拿到甄審資格,可以申請大學,但不希望自己太依賴運動成績及一直往體育運動員的方向,更傾向於往各種方向去發展不想要把自己的路給走窄了,所以將會用學科成績和術科成績用分科測驗的方式考到理想的大學。在大學也可以有不同於高中國中這種以練習為軸心的課程。」(圖中左邊為員林農工的李柏睿/李柏睿提供)
路從來不是只有一條,只是等你尋找!
透過訪問,可以發現現階段運動員對於未來處於兩種選擇之間,一種是繼續以體育競技為主,繼續當運動員。另一種則是以田徑成績做為升學的跳板,在大學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並嘗試有新的學習。但在運動生涯規劃師-曾荃鈺,「超過80種的職涯選擇,運動員的生涯到底該怎麼規劃?」文章中,可以發現其實運動員對於未來的選擇並非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未來的出路不是只能當教練或老師。可以透過畫心智圖的方式,掌握五大步驟-探索、湧現,複雜性、定位與優化,幫助運動員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跳脫刻板印象,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運動員退役之後,多半選擇留在球壇中繼續就職,而前統一Eleven 獅隊「快腿」-方昶詠卻未走上這條尋常路,退休後轉職為Youtuber ,傳授棒球知識,也獲得不少球迷好評。田徑選手張嘉哲從一位專業長跑選手轉型為創業家,開辦真男人文創商行,並帶領台灣長跑選手組成臺灣精品代表參加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柏林馬拉松,結合馬拉松運動進行國際運動行銷,曾選入中華青少棒球代表隊的曹佑寧,2014年以電影「KANO」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並憑此片入圍51屆金馬獎,現在已終止棒球路,專心朝演藝圈發展,2010亞運200公尺蛙式的韓國女子游泳選手鄭達萊,因傷退役後,現在轉型成為YouTube及模特爾,身兼多職。
不為自己設限 就有無限量的可能
讓我們看到運動員的出路其實也充滿無限的可能,善用網路資源,及探索自身特質,走出舒適圈,勇於挑戰,相信也可以走出屬於你的自己的一條路。
記者/程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