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交流珊瑚復育 盼重現海底美景
NS:手繪珊瑚基座特寫
標一:搶救瀕危珊瑚 手種幼苗盼重生
OS:
拿著畫筆在特製的基座上彩繪,再將珊瑚幼苗放入水中,這裡是日本沖繩的珊瑚復育中心,跟著復育人員走進幼苗養殖區,民眾體驗親手種植珊瑚,一同為海洋生態種下希望。
珊瑚復育中心培育員 池野正一Bite:
盡可能的將珊瑚綁在石膏上,用鐵絲穿過並捲起來,半年左右可以長成這樣,之後就可以移植到海裡。
OS:
工業化帶來全球暖化,又加上近幾年海水溫度不斷升高,提供主要養分的共生藻,大量離開珊瑚本體,導致珊瑚白化,而台灣的珊瑚資源同樣陷入白化危機。
標二:台日學術合作 共維護珊瑚資源
OS:
台灣珊瑚主要分布在恆春半島、東半部離島,以及小琉球的沿岸海域,而東北角及北部沿岸,因為冬季溫度較低,此區域的珊瑚則呈現零星的分布狀態。
OS:
為了拯救台灣珊瑚資源,國立海洋大學成立珊瑚生態農場,並且遠赴日本沖繩學習復育方法,將綁在基座上的珊瑚移植到特製的不鏽鋼架上,並定期紀錄生長狀態。
海大珊瑚農場研究員 邱顗陵Bite:
(東北角)冬天的時候有東北季風,夏天有颱風,所以我們有要克服這件事情,老師的技術是從那裡(日本)學來的,但我們還是有因地制宜,在九孔池它的下面建造一個桌子,這裡就是蠻不一樣的地方,也有設計我們自己專屬的養殖珊瑚的基座,可以讓珊瑚好好的附著在上面。
標三:海科館聯手台達電 實現海洋永續
OS:
海科館也有養殖珊瑚的體驗課程,除了可以近距離觀賞活體水缸,還有山海天使協會培訓的老師們為民眾進行導覽教學,更與台達電攜手打造珊瑚復育體驗區,透過精密的儀器去模擬海流與海水溫度,讓珊瑚幼苗提前適應大海中的環境,以科學、科技的方法養殖珊瑚,協助復原珊瑚棲地。
山海天使協會秘書長 陳映伶Bite:
他(台達電)在這邊做了孕生這個雕塑品,它是一個誕生的感覺,底下還有一個支架,就是讓珊瑚的苗架放上去的地方,所以我們先讓牠架高,不要被泥沙淹沒,也不要被什麼東西纏住了,(珊瑚)長大之後變成大苗再來移植。
標四:開立珊瑚小學堂 海洋教育植童心
NS:
像這種我畫的珊瑚叢呢,牠有六隻觸手,所以牠在分類上面叫做六放珊瑚。
OS:
小朋友拿著畫筆在特殊基座上彩繪,留下自己對海洋的憧憬,一旁的導覽老師則負責講解珊瑚的種植過程,從分枝到黏合再到最後的移植,都是由小朋友們親手完成。
民眾 陳同學Bite:
(珊瑚不見怎麼辦)有點傷心吧,(為什麼),因為珊瑚很漂亮而且可以保護環境。
OS:
不論是海科館的珊瑚小學堂,還是日本沖繩的珊瑚復育中心,都是希望大小朋友們能夠透過親手種植珊瑚的過程,將珊瑚保育深刻烙印在心中,一起為海洋資源盡一份心力。
採訪撰稿 尹湘涵
攝影剪輯 黃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