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 5) 日適逢「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臺東縣池上鄉公所主辦,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協辦,啟動「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記者會,以ESG及SROI雙軌出資模式,媒合當地鄉親提供閒置土地,由企業承租種植原生樹木,發展循環經濟,達到土地活化、促進就業、經濟提升,並發揮減碳效益。
根據資料顯示,臺灣每人1年的碳排放量,需種20顆大樹才能抵銷,池上鄉人口約8千人,若要達到全鄉碳中和,約需種植16萬到18萬顆樹,而1公頃上限可種1000顆樹,預計用4到8年的時間,在池上鄉約180公頃土地種上多樣性的臺灣原生樹木,希望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協辦單位綠色冀泉社會企業自推動「以樹養球」計畫起,至今全臺種下3萬棵臺灣原生樹木,運用掉落的枝葉加工成商品,發展創新循環經濟並推廣環境永續,今年將進一步希望與池上鄉公所合作,引進企業資源,啟動「樹光大道」計畫,由鄉公所媒合鄉親閒置私有地種植原生樹種,打造淨零示範鄉鎮。
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表示,此次計畫藉由智慧林業、倡議ESG的模式,導向森林碳匯,從碳中和逐步邁向淨零減碳的最終目標,於減碳的解方中,自然碳匯即為恢復地球環境最重要的方式,除了能轉換經濟效益,更能發展落枝葉的各項高價值商品,也能夠提供企業採購,同時推動森 DO 旅行,未來讓前來池上的觀光客遊玩時體驗種樹樂趣之種種活動,既能創造經濟產值亦能達到碳中和。媒合對象主要為當地老農廢耕的閒置山坡地,由企業承租,種植牛樟等高經濟原生樹種活化荒廢土地,地主可選擇每1公頃除可收年租金約5萬6000元,同時獲得部分樹木延伸收益分潤,或不收租金,則可獲更多分潤,此外,租約10年,時間一到樹就送給地主,可延續樹木的循環經濟效益。
此次除了在鄉親的見證中啟動計畫、更透過現場Q&A讓參與鄉親和來賓自由提問,進一步瞭解計畫內容,森林碳匯是什麼以及種樹(綠碳)能活化閒置土地和創造的經濟效益。從與會鄉親踴躍提問的表現,主辦單位表示充分感受到了池上鄉親對於計畫實行之期待,並表示近期將提出執行輔導廠商的遴選機制,廣邀全台目前在從事碳中和、智慧林業、森林碳匯相關廠商來池上貢獻專業。
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樹光大道」以ESG及SROI雙軌出資模式,聯結當地鄉親閒置土地種植原生樹木,達到土地活化、促進就業、經濟提升,營收淨利部份回饋公所,進而成立專戶,強化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計畫過程中鄉公所將扮演輔導監督的腳色,透過公開的方式遴選引進企業資源,活化閒置土地,創造鄉內工作機會與經濟,並且未來能建立碳公益回饋機制,達成碳匯、經濟、社會福利永續三贏之目標。 未來也期待將這套模式拓展到其他鄉鎮,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