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題】播放電影存取記憶 光明戲院陪伴文山40載
【記者賴冠儒、賴盈穎、吳采靜的專題報導】
木柵路上,車流跟人群攜來攘往,雖然時代的變遷讓舊有的三五層平房變成高樓林立的街景,但是住在這附近的民眾,總是知道看到哪一棟大樓停下來,走到哪個街口轉彎,穿過熟悉的蔬菜香及迎面而來的人聲嘈雜,就可以找到那個溫暖人心的角落,木柵光明戲院。
在世新大學跟考試院落成之後,為了因應在木柵一帶開始聚集的人潮,光明戲院於民國五十八年成立。由於溝子口地區通往景美的交通較為不便,加上光明戲院附近就是木柵市場與兩所大學的學區,戲院落成之後不久,便成為在地民眾的重要休閒場所。
回憶起光明戲院剛落成的時光,在附近開店近30年的磨刀工匠洪仁章,跟我們分享到「光明戲院對附近的經濟剛開始帶動很多,以前這邊房子 沒有很多只有電力公司比較集中,這個戲院帶動很多,不論是房子啊人潮啊都有幫助到」,供應了附近的居民以及學生族群一個娛樂的地方,雖然不敵一般的商業電 影院裝潢華麗,也坐落在交通比較不便的傳統市場之內,但是憑著一股熱誠,光明戲院在四十多年的歲月裡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跟光明戲院的放映師林祥榮聊到這群像好朋友一般的客人,在這裡工作十多年的她信心十足的向我們說到,「光明戲院算是社區型的電影院,就 變成說都是來很久的熟客,而且這邊客人的觀念跟素質都非常好,很少把垃圾留在場裡面。」除此之外,他們也跟常來看電影的客人培養出了不少其他的默契。剛從 散場廳走出來的奶奶施善慶就住在木柵路三段,她說「他說我總是佷輕鬆自己騎個腳踏車就來了,3055他佷喜歡這個戲院,跟裡面的管理員 也都認識,如果碰到兩個片子要選一步欣賞話他就會問他們哪一部片子比較好看,他們就會給他建議」
站在院廳門口驗票的老員工陳彥甫 跟客戶之間多年起來建立的默契,讓光明戲院裡的溫情持續的運轉著看著來來往往的客人,陳彥甫嘴角大著笑意,跟我們提到,「有兩對上個月 結婚,然後也是到這邊來拍婚紗照,他們也是來好幾年了,所以他們覺得是他們之間共同的回憶啦,希望可以做個紀念」,從最基礎的問候寒暄到知己知彼互相關 懷,民眾胡緯說超說「對文山區的居民來說,這是一個有感情的戲院。他上面不論是賣爆米花還是收票的人,都會把你當老朋友看待,你很久沒 趣他們還會關心你怎麼這麼久沒來,已經像是老鄰居的互動,變成社區重要的一環」
隨著時代巨變,市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政策,光明戲院有可能面臨被拆遷的命運,林榮祥環顧四週一圈,說出他心中一直以來不想面對的煩惱, :「當然老闆有老闆的考量,但是就是說現在這個戲院能保留多久就多久, 而且老顧客也習慣這裡的生活模式,我們一直來排一三五七九,你不用上網,不用看報紙,只要這個時間來,就有電影可以看」
這些早已習慣留給電影的時光,被戲院附近的居民一一悉心珍藏,不管未來如何,在木柵居民的心中永遠有一個地方,不用招牌,不用鋪張的外表,循著記憶的方向,就可以拋下幾個小時的現實補充重新往前的能量,這是屬於文山地區樸實卻豐富人心的幸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