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醫師 翻轉宜蘭偏鄉「肝苦人生」
標一:小兒麻痺症醫師 義診造福偏鄉
OS
熱鬧的宜蘭火車站,附近有一間不起眼的診所。
NS
三個月檢查一次
OS
眼前這位醫師是黃建財,早上九點多看完最後一位病人,他就結束看診,忙著清點藥品,準備出門,因為今天是他每周固定的義診日。
Bite
肝膽腸胃科醫師 黃建財
一開始就是我跟一些簡便的醫療器材,到偏鄉去做義診。
OS
但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的他,腿腳不太方便,不適合久站。
OS
不論刮風下雨,黃建財的義診團隊,仍會抵達宜蘭各個偏遠部落,而義診這十年,所累積下來的里程數,足以繞行台灣20圈。黃建財的義診經歷,更感動了剛畢業進入醫療體系的護理師周欣憶,共同加入義診行列。
離開宜蘭市區,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開進蜿蜒山路,迎接黃醫師的是,宜蘭縣大同鄉四方林部落居民的歌聲。
NS
居民唱歌
OS
四方林部落的居民,知道黃醫師要來義診,就像乾旱中來了一場及時雨。
NS
很好
Bite
四方林部落居民 白玫
只要說他(黃建財)來,我們都很開心,因為他會為我們身體把關,所以我就覺得滿好的, 滿好的。
OS
義診對四方林部落的居民而言,是一大福音,因為能抵達部落的唯一一班公車,一天只有三個班次。
Bite
四方林部落居民 白玫
這邊的話(公車一天)三班而已,早上八點半,然後11點45分,然後下午是四點。
NS
健康檢查,今天為大家大概看了一下,這個要比以前的有進步,脂肪肝沒那麼多,最多就脂肪肝,有一些人有一些水泡。
OS
肝癌、大腸癌初期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被人們忽略,而在偏鄉義診,最常碰到肝膽胃腸問題的病患,黃建財是肝膽胃腸科的專業醫師,無論如何都會帶著超音波儀器上山,幫居民診斷病況,早點發現才能早點治療。
標二:星星之火可燎原 行善之路不孤單
NS
我們照一下好不好
OS
黃建財的義診經歷,更感動了畢業不久剛進入醫療體系的護理師周欣憶,共同加入義診行列。
Bite
診所護理師 周欣憶
有一次就是,幫那一些比較偏遠的老人家照超音波,就會覺得那個畫面其實滿感人的,因為那些老人家都沒有辦法從山下下來(市區),所以他又特地這樣上去幫他們。
Bite
志工 康仕楷
(之前)黃醫師就有問說,你們酒喝太多了齁,他說沒有喝很多,只有喝一點點。
OS
而黃建財的偏鄉義診,也因為有了志工康仕楷的協助,變的輕鬆有趣許多。
Bite
志工 康仕楷
像我大部分處理的就是,跟各個社區的聯繫,還有安排義診的行程規劃的部分,然後因為黃醫師是自己一個人嘛,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在做義診部分會比較辛苦,所以我們現在也有在想要籌備義診協會。
標三:風雨無情人間有情 阻力成助力
OS
去年十月的連日暴雨,不只沖斷了市區到大同鄉山區的唯一道路,也打亂了黃建財去偏鄉義診的固定行程,當時的他沒有放棄,而是聯繫各部落,透過視訊問診的方式守護居民的健康。
OS
黃建財之所以辛苦的巡迴義診,是因為他曾有過一段難以忘懷的故事。
Bite
醫師 黃建財
十年前我開始做義診的時候,那發現就是因為這些偏鄉的一些患者,啊常常因為距離的遙遠導致於他們就醫不方便,就醫性不夠,啊常常隨便買成藥吃啊,能夠忍就忍啊,就每次常常會來這邊(診所)看的時候,就已經都太晚了。
標四:因為愛偏鄉不遠 翻轉部落醫療
OS
從小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的黃建財,在當時醫療不發達的年代,父母對他擔心大過期望。
Bite
醫師 黃建財
所以爸爸媽媽認為說,我只要學得一技之長,養活自己這樣就很好了,那時候還想要把我送去學,學那個刻墓碑還有做棺材。
OS
這些年來,在黃醫師的善心號召下,有越來越多醫護人員及醫療志工,願意加入偏鄉醫療義診的活動,黃建財相信,「偏鄉不遠、因為有愛」,即使身有不便,也努力翻轉病患們的「肝苦人生」。
Bite
醫師 黃建財
雖然走得慢,但是我們還是會到達目的地。
記者 楊綵樺 何任育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