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終結剩食在地化 華美廚房打造共食社區

2023/12/15 12:00
17,39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標一:剩食變續食 獨居長者用餐不孤單

NS:

(飯煮好囉)

記者os:

這裡是台中市的華美社區,中午12點半,廖佳倫匆匆忙忙的將熱騰騰的料理送到附近福德祠。

記者os:

到了現場,已經有許多長輩們拿著飯盒排隊等待了。

記者os:

看著平平無奇的四菜一湯,會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料理都是用剩食做成的,而且價格只要30元。對於自炊困難的獨居長輩們來說,廖佳倫與華美廚房解決了他們的煩惱,還讓他們在這裡得到陪伴。

共餐長輩 廖宜貞Bite:

大部分都是,出來吃飯的都是獨居老人啦,嘿啊,如果他跟家人的話,他的家人都會煮飯,大部分都是這樣,現在有一餐在這邊齁,就省得一餐煮,對不對,來這邊交朋友。

共餐長輩 廖宜貞Bite:

他們(華美剩食廚房)很辛苦啊,沒有他們我哪有這麼好的東西可以吃,像這個天氣還好,有時候如果冬天很冷或是下雨,很辛苦耶對不對,還要載來。

 

標二:菜販響應收剩食 居民領菜再利用

記者os:

到了市場打烊的時候,一台三輪車熟練的穿梭在巷弄間,對向上市場的攤販們來說早已見怪不怪,他們將準備好的醜蔬果或是明天就不新鮮的食材打包進茄芷袋仔裡,這是攤販們與華美廚房心照不宣的默契

NS:

(謝謝)。

NS:

(謝謝凱維)。

記者os:

在這六年間,葉凱維也把剩食理念帶入市場中。

華美剩食廚房經營者 葉凱維Bite:

阿但那間沒有剩,然後旁邊還有一個蛋糕店,有時候他們就是有剩的話也會給我們這樣,像是今天就是大家都生意滿好的,所以像那邊都沒有收到。

記者os:

今年30出頭的他,是臉書社團剩食終結者,吃不完找我的創辦人,過去他曾以行動柑仔店的方式環島,過了兩年自給自足的生活後,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廖佳倫,兩人便一同經營華美廚房。

記者os:

回到廚房,門口早已聚集了許多華美社區的鄰居們,在他們眼裡這些不是市場上埋汰的商品,而是夜晚餐桌上的家常菜,簡單的共享行為,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可以在柴米油鹽上得到一些幫助。

記者os:

從2017年累積至今,光從向上市場收菜華美廚房總共有效利用了127萬公斤的剩食。

合作攤販 林綉惠Bite:

我們是第一家,他們來找我們合作,我們開始配合到現在,然後其實我們也了解他的工作性質,所以我們也非常樂意去幫忙,這樣子。

合作攤販 林綉惠Bite:

店家真的是丟掉很心疼,吃也吃不完,可是你要賣,賣相不好客人也不要,其實他這樣子可以幫我們減少很多的忙。

領菜民眾 宋小姐Bite:

對我自己也省下一些菜錢,對阿就是這樣,因為我們是平凡人嘛,嘿啊,尤其我是單親媽媽,對我們這個來拿菜的人就幫助很大。

領菜民眾 宋小姐Bite:

如果我們個人要去菜市場,誰會給我們說他賣不掉的菜,或者說他不要的菜,不可能,我們不可能跟人家要,我們這些人都很感恩的心,當然我們這群人也是,久了就變朋友一樣,嘿啊,沒有來都會想念。

 

標三:華美社區共享互助 凝聚鄰里情感

記者os:

華美廚房,以惜食是珍惜土地,共食是承諾生活的口號,隨喜投錢,隨喜出餐,讓沒有清寒證明的人,也可以得到溫飽。小小的廚房成為社區網絡中心,讓續食深耕在地,居民們因為在餐桌上共食而互相交流,從此溫暖的關懷變成日常,分享成為生活的態度。

華美剩食廚房創辦人 廖佳倫Bite:

當然一方面是因為,你做這樣子的方式的話,它其實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隱性需求的人,對啊,因為事實上有很多,有需求的人他並沒有那樣子的證明。

華美剩食廚房創辦人 廖佳倫Bite:

我們的確是沒有在過問一定要投到多少,對啊,事實上來吃飯的人,投那個五塊十塊的也是有的,每一次都是這樣子投,但每一次都投五十、一百的人,甚至每次一來就投個兩三百的也是有的。

記者os:

從最初只是因為在日本打工換宿看見食物浪費而加入惜食的行列,到現今打造共食社區,維持公益企業的營運要面對的困境可謂相當幸苦。

華美剩食廚房創辦人 廖佳倫Bite:

對我來說,能夠持續長久做下去,並不是因為當初的這些衝擊,恩,而是你在做的過程中,你必然要得到的一些樂趣、回饋,你才能夠做的長久。

記者os:

對於那些隱性需求者來說,廖佳倫與葉凱維就像黑夜裡的一盞光,溫暖他們的心,也溫暖他們的胃。

台北市文山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