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血淚石油」vs「血鑽石」---血淚石油紀錄片觀後感

2010/12/30 15:32
2,876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 林同學】

在這次電影講座入場時,看到主題名稱為「血淚石油」,第一個閃過腦袋的想法應是《血鑽石》的另一個版本。高中看(血鑽石)這部電影看了少說有四、五次之多,「血鑽石」又稱為「衝突鑽石」係指為特定用途而交易的未經切割粗鑽,目的在獲得資金來支援叛亂活動,以推翻「第三世界」國家所謂的合法政府。當時看也是很震撼,震撼的是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殘暴的對待另一個人,不過那似乎離我很遙遠,只能譴責有錢有勢的人,為了愛慕虛榮而買血鑽石,我想也許我一輩子根本就不會有錢到可以買那天價的鑽石,感覺只是同情那些被迫害的人,和對於那些買賣血鑽石的人感到憤怒,或覺得那樣做是不道德的,而沒有想到有一天我也可能是迫害他們的人之一。

相對於遙不可及的血鑽,石油是我們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因而有驚醒的感覺,原來這麼平常買生活用品或能源,其背後都可能去傷害到另一個不同國度的人,不是只有有錢有勢的人才可能去做剝奪族群、剝奪一個人民的基本人權。原來平凡如只是學生的我,也有可能成為加害人。

看完血淚石油,這部紀錄片,真實的人、真實的事、真實的畫面,影片內的緬甸人權民運動人士卡索瓦主張:「大無畏地追求非暴力並有效地糾正、揭發與教育等管道,捍衛人權、環境和民主。」以暴制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這種手段只是報仇的手段,只能達到表面上的風平浪靜,檯面下的暗濤洶湧隨時都有風起雲湧的可能,就算以暴制暴解決了某個問題,必定會帶來類似事件或其他更棘手的問題,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和平,擁有強大的武力是必要條件,然後又產生一個專政的政府,不停地循環。因此法律提供的正是非流血的平權可能希望。

映後座談中,一位志工述說他在緬甸的經歷和國家內部狀況時,我就在想:「當我現在無憂無慮地聽講,跟我同年紀在影片當地的少女正受到那些威脅?那肯定是非常大的落差!在他們過去的十年內是否安穩的睡過一覺?...」當說到緬甸有「強暴執照」時,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東西,對於軍人可以用為了血統純正之名而強暴婦女,我感到不可思議,都是21世紀了,所有科技甚至思想都日新月異進步中,居然還有這種執照的存在,讓我有種我是不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溫室花朵的疑惑,腦子出現卡索瓦的話:「...看見一個裸女,某邊乳房被割下來,下體插著樹枝...」

與同學討論後,覺得要根本解決類似「血淚石油」和「血鑽石」的事的方法唯有專制徹底地消失,否則問題永遠無法解決,或解決了這個又出現了那個,解決了那個了,又出現另一個,沒完沒了的循環。因為有專制的存在才提供了一個剝削的平台,如果是民主的誰也不能強迫你非怎麼做不可;因為有專制才有誰優於誰,誰血統純正之類的想法,民主則主張人人平等;因為專制是少數人掌握權力,而他們的法律是這些人說的算,民主沒有人有絕對權力為所欲為去決定法律。為什麼這麼多跨國企業會選擇在開發中或第三世界的國家做這種不人道得交易,因為這些國家不是專制就是民主發展不健全,正因為如此國家政府與跨國企業狼狽為奸的事情才會層出不窮。

相對於緬甸那些被剝削的人民。我所生長的環境是多麼的好,身為法律系的學生感覺有種責任在落在肩膀上,相對於暴力,法律也許是一個更有影響力能解決問題的力量,雖然法律所給的不一定是立即的正義,可能是遲來的正義,但這遲來的正義代表的是事情的真相,如果連學法律的我們都被利益給遮住雙眼,那這社會最後的正義就不存在了。

(本文為摘要後刊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