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創造「氫」潔未來 淨零碳排新轉機

2024/04/26 20:04
3,634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淨零時代新潛能 氫能車優勢技術  

OS 

在全球減碳的趨勢下,交通運輸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百分之二十,為了降低碳排放,氫能車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但是面對在2023年臺灣電動車總銷售量達29,329輛,年增率高達百分之六十,「氫能車」有何優勢與之匹敵呢?對比鋰電池,氫燃料電池具有多項優勢,高續航里程,不需放置大量電池,氫能車較鋰電池車輕,對比於電動車充電需要較長的時間,氫能車「加氫」平均只要五到十分鐘就能加滿。工研院和業界合作研發氫能和鋰電池混和電力控制器,整合這兩種充電技術,解決鋰電池充電較久的問題。 

BITE 

工業技術研究院博士 陳柏維 

排出來的是水,所以對環境的傷害是沒有。但是氫能也是有它的一個缺陷,比如像是它的一個氫能的動力,動力馬達,其實它的設計要怎麼樣提高轉換效率 ,這一塊其實需要蠻多的技術的投入。 

BITE  

科飛數位公司總經理 王詠辰 

當然是我們相對會說氫能車可能對環境的危害比較小,那為什麼現在會在氫能跟鋰電池的車去做一個抉擇,其實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就有點類似加油的概念嘛,它就是加氫氣,比較類似傳統的油車,就是當它可能沒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對它去做這個加氫的動作。 

標二:氫能機車研發 示範計畫上路 

OS 

這台氫燃料發電的機車已經運行長達十二年,易於更換的儲氫罐是一大特點,一個罐子裡面大概可以儲存四十五克的氫,耗能長達六十公里,裝上低壓固態氫降低爆裂的風險。 

BITE 

亞太燃料電池經理 黃曉惠  

它吸附氫,然後氫到一個六十五度到七十度的時候,它就會釋放出來,它只能在封閉式比方你的校園,中山大學或者是宜蘭大學那種校園有個示範區域,你們可以在裡面跑。 

 

標三:加氫站許可辦法 制定安全性規範 

 

OS 

目前台灣尚缺乏氫能車的測試驗證場域,還在籌備建置中。經濟部能源署於去年七月底預告《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辦法》,為加氫站設置提供法源依據,氫氣的可燃濃度非常廣,外洩發生爆炸,將有嚴重的公安危機,因此針對用地、設備、安全距離、洩漏警報與登記,提出完整規範。 

BITE 

交通部研究員 陳國岳 

我們的電動化或者是無碳化的同時,要確保這個公共運輸的品質,審查你的車輛打造是否符合這個我們相關交通部的安全規定。 

 

OS 

為配合政府的氫能政策,中油設置國內加氫示範站計畫正持續積極推動中,加氫站分三種,移動式、可移動式和固定加氫站,在示範初期由可停放氫氣槽車供應,在氫能供應鏈需使用低碳氫達到減碳目標。 

BITE 

中油 企研處副處長 李肇晃 

我們公司為了更安全起見,我們自己又去做了所謂的那個QRA,就是量化風險分析,荷蘭跟英國它們大概也會去做這種,我們台灣目前至少要求要設的第一座加氫站,我們的安全係數大概是它們的一百倍以上。 

 

標四:沙崙驗證平台 協助整合技術 

OS 

工研院透過科研整合建構氫能產業發展平台,位於台南沙崙科學城,提供企業氫能技術與驗證解決方案,整合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氫氣純化與高壓儲存、及發電應用技術。 

BITE 

工研院綠能所研究員 葉尚融 

我們從國外運進來那個LNG(液化天然氣)球。也是一大個球嘛,那個球裡面也是把那個氣體高壓成那個液體部分然後來做運送。 

在氫氣的儲存上面,它一定必須有它的安定性在,例如說它的管線,它是怎麼去做檢測的,或是檢測的頻率、管線的材質。 

 

標五:氫能多元目標 使用多元助淨零 
  

OS 

 

根據政府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台灣制定氫能發電占比將達到百分之九到百分之十二。例如透過電解槽設備,可將再生能源電力和水轉化爲綠氫儲存,火力發電碳氫燃料重組則稱為灰氫,台電指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高溫裂解為氫氣與固態碳(碳黑),氫氣的使用彈性高,是很好的能源載體。產製的氫氣可做為發電及工業使用,產氫過程不會產生二氧化碳。 

BITE 

台灣電力公司研究員 許凱榮 

氫的這個來源是一個關鍵,它的輸儲跟運輸,那之後就要考慮它的法規、它的安全性,氫的爆炸範圍非常的廣,它4%到75%,在這個區塊之間,一點火花就爆炸。 

 

標六:台灣氫能待發展 期許未來降成本  

OS 

氫燃料電池車在推出之前也會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檢查,包括碰撞試驗並評估洩漏、防止易燃條件、管線輸送與壓力釋放,氫燃料電池在生產電力的過程中,最終排放物為水及熱,對環境污染少,相當符合現今社會強調環保的訴求,以當前台灣設定的再生能源發電目標,以及預期的碳捕捉技術發展,尚未能自主生產足夠的綠氫或藍氫。目前氫能發展還處於示範與研發階段,大部分氫能需仰賴國外進口,產氫的成本如果能降低,即可發展更具經濟效益的生產技術。 

 

記者 蔡幃帆 王亭軒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