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家庭培力營 Day 1│聽見關係的聲音(下) │活動實錄

文字-A A +A

 

夜幕低垂,蟬鳴響起,在蔡宛蓁心理諮商師的引導下,把大家的心緒帶入更深刻的人生旅行中。她說:「有時,我們旅行,是看窗外的風景,這次,讓我們一起觀照彼此內心的『聽與說』」。

聽與說的主動性

確實,我們都「有能力」把話聽清楚。

「我覺得氛圍很重要。」很多父母或孩子,都會想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時機點」,說出自己平常不會說的話。但是否容易呢?

「我喜歡約喝咖啡,燈光美,氣氛佳。」全場忍不住笑了起來。「主動性」是很重要的,需要遞出一個「邀請」,這很困難,卻是一場對話之旅的車票。

 

家庭情緒百面觀 - 如實承接

蔡宛蓁心理諮商師舉例,曾經有個物質使用者,掉入復發的漩渦,與家人的關係陷入泥淖。關係衝突一觸即發,沒有人願意先開口。我們可以一起先思考一下,知道孩子又用藥時,該如何應對?

「物質使用的副作用很大,身體很不舒服。」這是學員Z的經驗。「用藥之後會好幾天不回家,回家以後我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因為我不希望與家人再產生衝突,內疚、害怕、自責、羞恥……。」滔滔不絕地訴說。「想一了百了。」全場瞬間安靜了下來。「痛心。」一個媽媽突然說:「自責,恨鐵不成鋼。還有無力與無奈,無法理解那麼多次溝通下來,結果卻是如此。」一次次的坦露自我,大家的心也慢慢揪了起來。

 

「剛剛聽到和自己孩子很像的情況,我常常覺得很憤怒。像我們家的孩子,常常躲在房間裡。但我會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一個爸爸說:「我們會等隔天再跟孩子談。」語氣疲憊卻堅定。藥癮不是「我知道」、「我努力」就可以解決的事,而是一場超越意志力的旅行,它與一連串的生理反應有關,強度也高過其他疾病所帶來的影響。

「我知道自己思緒很亂,無法對話,我需要一段時間自我修復。」這是認知功能因著物質的影響而低落的景況。語言、記憶、思考、邏輯,都會受到影響,如同喝醉酒一樣,只是高出它數十倍。「我一開始無法接受。但來培力營跟那麼多夥伴一起對話,聽了他們分享後,才知道孩子們的困境,才能同理他。現在,只要他好好的,我就好。」另一個媽媽哽咽說著,大家也忍不住一起拭淚。

「那天,孩子看起來很茫然,說外面有人。我說我帶你去看,我很想幫他一把,替他澄清他的思緒。有次他狀況嚴重,我帶他去急診。」在那個當下,爸爸很想幫他,幫助他也幫助自己的情緒好好降落,卻不知道該怎麼幫。

 

一把情緒降落傘 - 調節身體

「我會在用完物質以後,開始整理家居,刷洗浴廁。」這是一種補償的心態。「我會裝沒事,想讓媽媽安心。」「我會想躲,想逃。」

「我想追加。」學員清楚知道,這是最令自己痛苦的狀況。我們停止追問,但是認識自己的處境,才能夠針對問題提出解方。情緒不好時,身體會先反映。心理師希望大家先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況,肩膀是否微聳?眉頭是否緊皺?胸口是否緊緊沉沉。

「我覺得好辛苦。很心痛很心痛。」一個母親忍不住哭了。在孩子陷入藥癮風暴時,自己幾度昏倒。孩子回來後,也說著很辛苦、很累。她說,我知道,但束手無策。

很多夥伴都想要幫忙,但孩子有各式各樣的狀況,有時我們會跟著亂。

 

第一,我們要先把自己照顧好。很多人都在說,但到底什麼是「把自己照顧好」?常常我們會在「情緒」、「想法」之間跳躍,照顧好自己就是,先不要去想該怎麼辦,在混亂的時候,先把心緒聚焦到自己的「身體」上。先問問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身體的哪些部位被「挑」起來了。

第二,我們要如何調節自己的身體?調節身體的緊繃。先鬆一下我們的臉頰,做做鬼臉運動。提肩後放下,再將肩膀往後夾背,接著展背向前,重複數次。身體其他的緊繃狀態也各有應對的放鬆法。但我們想的不是「放鬆」,而是知道自己的身體「哪裏緊繃」。

當我們的注意力放在身體時,我們當下所經歷的情緒、注意力,將會暫時先被帶領到身體上。情緒的開關會被暫時地溫柔調整。這是露德與心理師一起,送給大家的情緒降落傘。

 

關於藥癮的現實

「成癮是一種高度復發的腦部功能失調慢性疾病。」身體上的疾病,並非靠著意志力就能夠克服的。物質使用者在經歷某種情境時,也會產生如慢性病一般的成癮現象,那是不可控的。

「不可控不代表沒有希望、不可處理。例如每次壓力很大,就想使用物質,我們可以試著學習如何面對壓力。例如每到一個地方,就想使用物質,我們可以先避免前往。」這要去練習,在持續不斷地練習後,我們才能夠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疾病的慢性本質,意味著藥物濫用的復發是可能,但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調整,面對成癮現象的方法。
 

 

傾聽與說話的練習

「當我狀態不好的時候,我會消失一陣子,然後選擇性不說,我也不知道自己該跟他們說什麼。」大部分的學員,會處於這樣的狀態,是源於愧疚,也是源於保護自己與家人的。

「一開始我會狂CALL他,到處留訊息給孩子,現在則是只留一則訊息給他:『好好照顧自己,平安就好。』等一段時間後,再與孩子討論他的狀況。」這是其中一位媽媽的八年陪伴之路,拉開了空間,也撐開了時間。

拉開距離也是練習的一部分,當下情緒強烈,無法有有效的溝通。但在拉開距離之後,我們還是需要回來面對。

最後問自己,當下什麼是最重要的?

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更是旅程的起點、過程,但絕不是終點。

露德陪你,我們都在。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03.01

台灣露德協會

加入時間: 2011.03.01
581則報導
21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4 家庭培力營 Day 1│聽見關係的聲音(下) │活動實錄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17篇報導,共12,8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17篇報導

12,8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