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呂品潔、謝雅筑、余冠蓁/新北市報導】由於有聲號誌在台灣路口的普及率很低,導致視障者在路上行走時的安全性無法提高,因此吳長綱建立了先進感知團隊來研發AI影像辨識系統,透過使用者下載手機APP,在每個擁有斑馬線和行人號誌的路口都可以使用,沿著人行道的導盲磚行走到路口處,把手機畫面對準路口,若沒有涵蓋整個斑馬線或行人號誌時,手機會播報提示音來告知使用者應把手機畫面往哪個方向移動更正確,若手機畫面已涵蓋了斑馬線和行人標誌時,就能告知使用者紅綠燈的秒數,讓行人就算沒有車流聲也能安全的過馬路。


↑先進感知創辦人吳長鋼先生。照片提供/吳長綱

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的吳長鋼於2014年到台灣大哥大工作,期間參與城市中裝設感測定位的相關專案,利用裝置本身收集使用者的藍芽訊號,得知視障者正在接近,在把訊號傳給視障者,並播報出紅綠燈秒數,然而裝設機器需成本太高,難以得到政府支持,很難快速提升在台普及率,因此吳長綱決定製作AI影像辨識app來成為主要推廣目標。

2016年吳長鋼與其他四位成員成立先進感知,目標在於將感測技術與程式做結合,以智慧化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透過科技技術將成本降低,製作App方便使用者使用。

AI影像辨識app為主 有聲號誌為輔

在路口交通系統中,主要的組成包括行人、號誌和車輛。然而交通號誌是針對明眼人而設計的,導致視障者在穿越路口時,無法準確知道過馬路的時機,危險系數提高很多。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先進感知從2016年開始研發有聲號誌,落實無障礙環境加強視障人士通行的便利,第一台有聲號誌是與台南市政府合作,目前也在全台85個路口設置傳統有聲號誌,遍佈七個城市,有臺北市、台南市、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和嘉義市。

有聲號誌可以根據不同方位播放不同聲響,能夠讓行人辨別方位與紅綠燈的狀態,但因為有聲號誌需在每個路口裝設主機,設置麻煩因此沒有多少地方政府願意投入經費在裝置主機上,因此先進感知也另外研發AI影像辨識,期望能擴大視障者良好的用路體驗。


↑視障者在試用app。照片提供/吳長綱

App製作方式和使用方式

而從2023年開始他們研發新的技術融合AI影像辨識,在硬體設備中加入Beacon小型定位訊號發射器,系統結合號誌訊號及四角定位就可以讓手機接收並讀秒,是有明確方向性的指引功能。設計符合視障人士操作的App介面,簡化app操作介面,讓視障者使用時更加簡單快速,手機不需要開啟網路,只需要將定位與藍芽開啟就能使用,靠定位的方式偵測使用者所在的路口並播報路口資訊,手機的鏡頭會偵測斑馬線跟紅綠燈,畫面中斑馬線的比例要超過一半以上,手機才會播報號誌燈的資訊,避免視障者偏離斑馬線的問題。

而透過研發App的主要原因在於手機是一個每個人都會使用的工具,視障者也仰賴其使用,也不需在路口設立主機,只要鏡頭中有號誌標示及斑馬線App就可單獨的運行。


↑Beacon小型定位訊號發射器。照片提供/吳長綱

視障者協助測試 改善智慧有聲App

吳長綱說在研究的過程中,2018年在台南市先進感知團隊有大規模的邀請60位視障者測試系統,2021年也在新竹縣邀請30名視障民眾進行App測試。在視障者的幫助下發現台灣數以千計的路口中,有些路口是有斑馬線卻沒有行人號誌,有些則是行人號誌不在斑馬線旁邊,這兩者會造成鏡頭畫面無法同時辨識,這個問題會導致App無法正常的使用。

先進感知團隊也會詢問視障測試者對於此項App有何建議可以改善,而收到的建議是對於過馬路時除了播報行人號誌的秒數外,在過馬路的過程中若正逐漸偏移斑馬線時,App會即時提醒使用者該偏左或偏右來導正行走的方向,讓使用者在過馬路時不會走到車流中。

然而,台灣的路上時常有施工點,導致視障者在行走時較不方便,臺北大學身障學生代表林健彰有建議App的使用模式可以更加的智慧化,可能能結合Google map 的導航模式與施工地正在施工的訊息,使App能在使用時可正確的播報出從家門口走到目的地有哪些路段須避開,並改走其他路段,讓使用者能安全的從家門口走到目的地,但目前由於沒有能接收這些即時訊息的網路,因此目前只在研究階段而已。吳長綱認為每更新一次「智慧有聲號誌」App的內容,視障者便需要再重新了解App的使用方式,再加上對於視障者來說App的更新有時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App的更新次數並不高,只會在多方測試過後才更新一次。


↑討論app使用時的優缺點。照片提供/吳長綱

手機裝置結合車聯網系統 打造安全交通環境

吳長綱說AI影像辨識功能已於2024年完成100位視障者測試,App預計2025上線,開放六都少數主要路口。未來也將與電信業中華電信、遠傳電信以及車聯網相關產業合作,並且與各縣市視障機構與定向師共同推廣。

先進感知期望結合車聯網 ADAS 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能夠通知來車前方有用路人,讓駕駛在行駛的過程中能夠更留意周圍環境,尤其是對視障者、年長者等弱勢用路人,這樣的提醒能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的產生。透過車聯網技術車輛能夠即時收集道路上的行人和其他車輛的資訊與ADAS結合,提供駕駛人警示和提示,能夠更好應對路況。並與政府交通號誌做結合,在市區大路口或者盲人經常到達的地方,例如盲人院,將App結合有聲號誌讓他們能更方便的過馬路,提高整體交通系統的效率和安全。

在App增設其他盲人常到達的地方,可透過用路人回報和政府的資料來源標記出盲人常去的點,例如盲人院、盲人協會、醫院。這項計畫能使得用戶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務和設施。同時可以在App新增模擬施工通知,當有施工或道路封閉時,用戶可以收到相對應的提醒,方便他們調整路線,避免突然的意外,引入群眾協力回報機制,鼓勵用戶的積極回報路上的障礙物和危險的路況,讓其他用戶或政府機關能實施相對應的措施。回報的機制能提高視障者和其他用路人的安全意識。 

採訪側記:

聽完後開始注意到了平時對於我們來說輕而易舉的小事,在視障者的世界裡卻是非常困難,而在台灣有非常多視障者因為交通路況的複雜性使外出更加的困難,因此有聲號誌和AI影像辨識的存在就格外地有意義,能大幅度的改善視障者的生活便利性。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7則報導
2,292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362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2,394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2,651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2,974
推:
0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173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540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588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3,972
推:
0
回應:
0
1:38

街頭畫家馬渝婷 從台灣畫到澳洲

2024-05-29
瀏覽:
4,266
推:
2
回應:
0
2:02

自己的名片自己印 顏宏霖傳承活版印刷術

2024-05-27
瀏覽:
3,181
推:
2
回應:
0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共12,9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80篇報導

12,903位公民記者